中医说的宝宝脾胃不和,听听西医怎么说

2017-1-4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常有妈妈问我,中医大夫说我家孩子脾胃不和,脾胃不和是个什么病?该怎么治疗呢?!好大的一个中医难题,抛给一个西医医生,好在这是一个很喜欢中医的西医医生。不敢妄自托大,和大家分享一下这些年和妈妈们一起学习和成长的小经验。

首先,西医中只有胃炎、肠炎、腹泻、便秘等诊断,脾胃不和是一个纯粹的中医诊断。西医从症状出发,由果寻因。中医由体质出发,由因析果。两种方法的分析方法和秉承的哲学体系不同。

无论您相信哪种方法的分析诊断,都是因为我们看到了如下症状是不是:

1、我家宝宝总也吃饭不香,不长肉,不长个。2、我家宝宝总是便秘,舌苔厚厚的,嘴里还有酸酸臭臭的味道。3、我家宝宝怎么总是吃的多(少),排的多,大便稀稀的。4、我家宝宝总说胃不舒服,肚子疼,喜欢粘着我给他(她)揉揉。

甚至还有很多貌似与脾胃无关的症状

1、我家宝宝怎么都二三岁啦,口水还是那么多。

2、我家宝宝怎么总也夜睡不安,多汗烦躁。

3、我家宝宝怎么总爱感冒,抵抗力很差。

4、我家宝宝怎么皮肤干燥、粗糙、总起湿疹。

5、我家宝宝怎么嘴唇老是淡淡的,医生怀疑他(她)有贫血呢。

中医讲脾胃属土,为后天之本,需后天滋养,作用是将食物转化为气血供机体所用。小朋友们脏腑娇嫩,脾胃功能尚未发育健全,而小朋友们又常常饮食不能自我节制,因此就更容易出现脾胃受损的吐、泻、纳呆等症状,长期以往甚至影响食欲,影响生长发育。

脾胃不和是一个很大的诊断,根据宝宝的症状不同,有可以排列组合成脾虚、脾湿、胃虚、胃实,脾胃虚寒、脾虚胃实等多种组合。只有有经验的中医医生,根据宝宝病程的长短,可疑的病因,详细的查体等多个因素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

让我们来大致分析一下宝宝最常见的几种临床症状和病因:1、口唇、味觉、舌部的改变:口唇殷红,干裂,嘴里晨起有酸酸或臭臭的味道,舌苔厚腻(白白的或者甚至黄色厚厚的舌苔),嘴里有苦涩感或者异味感(年纪大一些的小朋友能够表述)多为胃实热。如果同时伴有大便密结将是很好的佐证。口唇淡、舌苔稀薄、地图舌(剥脱性舌炎)、无食欲多是脾虚的表现,如同时伴有大便溏稀是很好的佐证。

2、形体、食欲表现

形体胖硕,多汗,脾气急、食欲亢进,痰多不尽多易有胃热或者实症。

形体瘦弱,盗汗,食欲差多有脾虚可能。

3、大小便表现大便密结,多日不出,可加重胃火。大便溏稀,一日数次,可为脾虚。注:以上症状还要结合宝宝病程的长短综合判断。因为很多时候脾胃的虚寒实热是交替或者同时存在的。如果片面的根据以上症状简单对号入座,很容易就过于简单的判断了病情造成草率的治疗。

举几个简单的例子大家分析一下:1、一个长期食欲不好,大便溏稀的小瘦宝,某天遭遇了某可口饭菜后多吃了不少,很快出现口臭,大便干燥,嘴唇红,喜喝水的表现。

分析:当然这个宝宝这次吃多了造成了短期的胃实热,但是由于他以前存在着长期脾虚的表现,如果单纯或者超量用清凉的阴寒药物去胃火,虽然短期内解决了胃实热问题,但很可能加重了脾虚。

2、别看我是个胖胖宝,但我食欲也不好,少动,多汗,一天便便好几次

分析:不是所有的小胖子都是实症,脾胃虚寒,水谷运化不开造成虚胖的小胖墩大有人在。

注:所以一定要找个靠谱的中医医生,根据宝宝的具体情况认真分析,适量用药才能使脾胃真正强壮。

治疗脾胃虚弱,请你同意以下治疗共识

1、长期调理:脾胃虚弱是长期外因或内因综合导致的脾胃功能障碍状态,形成时间长,病因复杂,治疗不可能一蹴而就。

2、综合疗法:一种药或一种疗法只能短期内缓解症状,不能长期治愈。综合疗法(包括生活习惯调整,饮食疗法,药物,甚至情商的培养等)是取得最终良好治疗效果的必经之路。

3、辩证施治:同样是不吃饭的孩子,有的可能是因为生活习惯不佳,有的是胃火旺盛,有的是脾土不运,治疗方法不尽相同。

仿佛是老生常谈,但如果你想彻底改变孩子的状态,一定请同意以上3点,因为看到太多短期内没有看到曙光就半途而废,或者简单寄希望于某种药物或某个疗法,没有分析自己孩子情况,盲目买各种“专家推荐”来用的家长朋友。

常用治疗方法:

1、中医推拿:

对大多数孩子都有效,无创安全的治疗方法。

越小的孩子(6岁以下)效果越好。

建议先找专业儿科推拿医师就诊几次,学习认准穴道,推拿力度后回家给孩子坚持做。医院,医院,医院等有儿童推拿服务。好的儿科推拿医生可遇不可求,希望大家共同分享遇到的好医生,好医院。

脾胃虚弱常用穴位:补脾经、摩腹、捏脊、天枢穴、中脘穴、足三里穴(不知道这些穴位在哪?百度一下吧!)

短期无效,长期(按月计算)才可能有效

在无皮肤过敏的情况下可以配合暖脐贴,帖服等治疗。

2、常用中药

醒脾养儿,婴儿健脾,启脾丸等:用于病程较长,舌苔淡白或轻微地图舌,大便溏稀不成形,食欲差(对吃饭不感兴趣),形体消瘦或者肥胖爱出虚汗多饮的宝宝。不建议长期服用,可在症状最严重时选择性服用一段时间后停药采用其他综合疗法。

大山楂丸、焦三仙、小儿化食丸、健脾消食丸,小儿香橘丸等:病程较短出现的口臭、少食,偏食(喜食肉类),长期厌食出现的短期舌苔厚腻等。短期应用消食化积,症状好转后改用补脾治疗。

3、饮食调整:脾胃乃后天之本,靠养。中医讲药食同源,吃饭胜似吃药。长期服用才见效。

补脾:粳米粥中选择性同煮薏米、山药、扁豆、芡实、莲子。长期体虚汗多可以加用茯苓

消食消积:山楂、(炒)麦芽、神曲粥或水,鸡内金粥。以上药品中店有售。

4、生活习惯培养:非常重要!非常重要!多是后天脾胃虚弱的直接病因。

定时定点就餐,绝不追喂。2岁以上孩子一日3正餐,2次小加餐(水果、酸奶等),睡前一奶(推荐但不强求)。进餐时,尽量不看电视不给玩具。给他/她勺和碗,让他积极参与吃饭这个“游戏”。

临近饭前或刚刚饭后杜绝甜味零食。

除正餐和加餐时间外,不给其他零食,尤其是垃圾食品。即使上次正餐没有好好吃,不到下次饭点也不能给足零食或其他食品。

值得提醒的是:1、三个月以内很多宝宝舌苔都是白白的,西医称为奶渍,并不能作为脾胃不和的诊断指标。会在宝宝出生三个月后逐渐消失。2、宝宝不是缩小的成人,不同年龄的宝宝,用药量不一样。成人中成药很多是宝宝不能服用的。

3、脾胃以及高矮胖瘦有明确家族遗传因素作用,不要把自己的孩子和你希望的那个“偶像”娃娃做比较,降低期望值才可能有平和的心态,才能摆脱情绪的左右慢慢改善孩子的“虚弱”脾胃。

4、定期监测和评价孩子的生长发育水平很重要,1-2岁孩子每半年体检一次,3岁以上每年体检一次。要监测身高体重增长水平是否达标,如果1-2岁身高年增长小于10厘米,2岁以上每年增长小于5厘米。或者出现乳房增大、脾气急燥,烦经常呕吐等症状,需要到西医内分泌科就诊检查。因为有部分中医诊断脾胃不和增长缓慢的孩子中藏匿着生长激素缺乏、甲亢、肾上腺皮质增生症、性早熟等西医渴多汗、疾病,需要早期治疗。









































安徽白癜风医院
白癜风治疗哪里最能治好

转载请注明:
http://www.tqspo.com/jbbj/10848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