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病的克星两个方子,辨证施治断病根

2017-8-12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中医将胃部不适分为胃寒、胃热,根据不同的症状有不同的对症治法,以后胃不舒服的时候别再只知道喊痛,先自我判断一下属于哪种类型。

那么,胃寒和胃热如何判断?

胃寒

病因:胃寒的主要病因与饮食习惯有关,如饮食不节,嗜食生冷等。经常冷热食物一起吃,吃饭不按时或者饥饱不均,久而久之就会造成胃寒。

中医认为本证的形成原因主要有:脾胃阳气虚衰;腹部受凉;过食生冷;劳倦伤中,复感寒邪,导致阴寒凝滞胃腑。

症状:常因天气变冷、感寒食冷而引发疼痛,疼痛时伴有胃部寒凉感,得温症状减轻。许多胃病病人不敢吃冷、凉的食物,或天气一变冷,气温下降,胃就痛,腹泻等。

方药:厚朴温中汤。此方为理气剂,组成为厚朴(姜制)、陈皮(去白)各30g,甘草(炙)、茯苓(去皮)、草豆蔻仁、木香各15g,干姜2g,水煎服。(方剂出自《内外伤辨惑论》,具体剂量因人而异,请在中医师指导下用药)

主治:脾胃寒湿气滞证、脘腹胀满或疼痛,不思饮食,四肢倦怠,舌苔白腻,脉沉弦。

方解:本方证因脾胃为寒湿所伤,气机壅阻而致。

方中厚朴行气消胀,燥湿除满,为君药。草豆蔻温中散寒,燥湿除痰,为臣药。

陈皮、木香行气宽中;干姜、生姜温脾暖胃以散寒;茯苓渗湿健脾以和中,共为佐药。

甘草益气健脾,调和诸药,功兼佐使。诸药合用,寒湿得除,气机得畅,脾胃复健,则胀痛自解。

对于胃寒所致的胃痛、胃胀,可以自制“桂皮红糖饮”:桂皮,水煎去渣取汁,加入红糖,调匀热饮,具有温胃散寒的功效。

胃寒的人在平时要少吃生冷食物,多吃暖胃的食物,比如羊肉、牛肉、红枣、红茶等。

胃热

病因:胃热,即胃火,和胃寒正好是相反的两种胃部不适的症状。中医认为是胃受了邪热,或气郁化火所致,或因嗜酒、嗜食辛辣、过食膏粱厚味,助火生热;气滞、血淤、痰、湿、食积等也会郁结化热、化火,导致胃热。

胃热症状:大多表现为胃部疼痛或有灼热感,伴有口渴、口苦、口臭、口干、口腔糜烂、牙龈肿痛、咽干、小便短赤、大便秘结等症状。胃热病人平常不喜欢吃热的食品,常常在大量饮食冰冷食物后有舒适感。

方药:玉女煎。此方剂是治疗胃热阴虚证的代表方剂。其组成为石膏9-15g,熟地9-30g,麦冬6g,知母5g,牛膝5g,水煎服,具有清胃热,滋肾阴之功效。(方剂出自《景岳全书》,具体剂量因人而异,请在中医师指导下用药)

主治:少阴不足,阳明有余,即所谓胃热阴虚证,现代常用于治疗急性口腔炎、牙龈炎、舌炎、三叉神经痛、糖尿病等属胃火盛而肾阴亏者。

方解:本证多由阳明气火有余,胃热耗伤阴精所致,治疗以清胃热,滋肾阴为主。

方中石膏辛甘大寒,清胃火,故为君药。熟地黄甘而微温,以滋肾水之不足,故为臣药。君臣相伍,清火壮水,虚实兼顾。

佐以知母,助石膏以泻火清胃,又助熟地滋肾阴泻相火;;麦门冬微苦甘寒,助熟地滋肾,而润胃燥,且可清心除烦,二者共为佐药。

牛膝导热引血下行,且补肝肾,为佐使药,以降上炎之火,止上溢之血。

胃热人群日常饮食应少吃辛辣、刺激性食物,多吃清淡食物,胃火过旺者可常年吃小米绿豆粥,是清热解毒、消暑止渴、清心胃之火的食疗佳品。

做法:石膏粉30克,小米、绿豆各适量,先用水煎煮石膏,然后过滤去渣,取其清液,再加入粳米、绿豆煮粥食之。

-END-

养生杂志开小号啦

欢迎







































北京白癜风医院地图
北京哪家医院看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
http://www.tqspo.com/jbbj/11136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