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口腔溃疡与鹅口疮的区别
2017-9-2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宝妈
你好,宝宝口腔溃疡和鹅口疮有什么区别
宝祥家政
我来帮您解答
案例
我家宝宝身体一直不错,可是最近不爱喝奶了,喝完了就吐出来,给他喂米粉也吐,这一家人着急的,都不知道怎么办。宝宝哭的时候我一下子看到宝宝嘴里起了几个小白疱,我姐说是鹅口疮,我婆婆说是口腔溃疡,让她们弄的我也不知道是什么。
小儿口疮也就是小儿口腔溃疡
是一种周期性反复发作的口腔黏膜疾病,发生在唇、颊、舌部位比较多见,严重的也可以波及到咽部,影响宝宝的饮食和说话。对于抵抗力差一些的宝宝更容易发作,一般1-6岁的婴幼儿比较容易发病。
小儿口疮的原因主要有哪些?
1
1、外伤引起:
如果是烫伤、刺伤、误食有腐蚀性的东西等情况,都会引起口腔黏膜受到伤害,引发口疮疾病。
2、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一般5岁以下的宝宝容易出现,具有流行性的特点,伤口一般出现在唇,颊、舌、腭等地方,为很多极易破裂的小水疱,水疱破裂后会形成多个小溃疡。
3、缺乏维生素:
经常患口疮疾病的宝宝可能是因为身体缺乏维生素B2所导致的,如果缺乏这种维生素,新陈代谢会受到影响,所以会出现口唇、口腔黏膜的炎症。如口角炎、唇炎、舌炎等等炎症口腔溃疡。
4、药物过敏:
对于一些特殊体质的宝宝,由于药物或感染等原因,引起多形性红斑疾病,主要表现是宝宝身上出现靶形红斑,导致眼睛、嘴唇、口腔、生殖泌尿道有发炎、溃烂的情况。
宝宝长口疮了怎么办?
2
1、宝宝长口疮后,根据口疮的具体部位分析长口疮的原因,宝宝是否有外伤、是否吃过过敏药物等等,如果口疮长在牙齿附近,有不光滑的缺口,可能就是宝宝的牙齿或是牙龈出现了问题。
2、宝宝长口疮了,要减少对口腔黏膜的刺激和摩擦,最好不要给宝宝吃过热、过硬、油腻、辛辣、酸、咸等刺激性食物,以防刺激口疮处疼痛加剧。最好给宝宝吃流食,同时要多喝温开水、温牛奶、蔬菜和水果,注意营养搭配,多吃易消化并且富含维生素B的食物,不能偏食,尽量少吃或不吃笋类、腌制品、柿子和蟹类等易引起口疮加重的食物。
3、注意口腔卫生,养成早晚刷牙、饭后漱口的好习惯,用盐开水、生理盐水漱口,减少口腔细菌,防止发生继发感染。
4、重症口疮可能会引起宝宝发热、烦躁,对于高热要及时进行物理降温,例如进行温水浴、酒精浴等,并遵医嘱按时给宝宝吃药。
5、口疮处一旦有伤口要用青霉素控制感染,避免宝宝的口疮严重化。有条件也可以用3%的双氧水和2%的硼酸水进行清洗伤口,然后涂抹碘甘油。
识别鹅口疮
出生不久的婴儿,常常会不明原因的哭闹、拒食。此时检查宝宝的口腔,往往可以发现舌头或颊部有成片的雪白色乳凝状的斑片,这在医学上称为“鹅口疮”,又叫雪口。
鹅口疮多见于周岁内的婴儿或新生儿。多发生在口腔内舌、颊和软腭处,主要表现为牙龈、颊黏膜或口唇内侧等处出现乳白色奶块样的膜样物,呈斑点状或斑片状分布。初起时常在舌面上出现白色斑膜,继而蔓延到牙龈和颊外,发病处有斑片白膜,周围黏膜充血。发病时口腔有灼热刺疼和干燥感,部分患儿伴有低烧的症状。严重时斑膜可波及咽喉、气管或肠道黏膜,有时可引起发热、呼吸困难或腹泻。患有此病的宝宝因喝奶时会有刺痛感,因此经常哭闹不安或不愿意吃奶。
什么原因让宝宝患上鹅口疮
多由于乳具消毒不严,乳母乳头不洁或喂奶者手指污染所致,也可在出生时经产道感染。或见于腹泻、使用广谱抗生素或肾上腺皮质激素的患儿。在新生儿室中可引起流行。
妈妈找原因:
1准妈妈产道有念珠菌感染。白色念珠菌通常寄生在人体的皮肤、肠道,以及女性的阴道中,如果准妈妈孕前有白色念珠菌阴道炎,那么就要及时治疗。有统计表明,正常新生儿的鹅口疮有99%是出生经过产道时,接触到妈妈阴道附近的念珠菌而造成的感染。
2
新妈妈压力过大。当了新妈妈后,总要担心宝宝的照料、喂养等问题,心理、生理上的压力明显增大,再加上自己身体还没有完全恢复好,即使没有出现生病的状况,过大的压力同样会导致新妈妈抵抗力下降,念珠菌增多或感染几率加大。
3
口服抗生素,接受化学治疗而导致的免疫力下降。
宝宝找原因:
1身体抵抗力还不够强大。新生宝宝的口腔黏膜娇嫩,抵抗力弱,稍有擦损,都会使病菌有机可乘,侵入宝宝的伤口继发感染。
2
盲目用药。现代医学证实,婴幼儿患鹅口疮还与长期、盲目使用广谱抗生素、类固醇药物有关,造成婴幼儿体内正常菌群的紊乱。
卫生习惯找原因:
1乳头不洁或喂养者的手指伸入宝宝口腔内导致感染。妈妈的内衣、手部的触摸、毛巾等等都会是造成妈妈乳头不洁的根源。而用手指触摸宝宝的口腔,则会将致病菌直接带入宝宝口腔。
2
带菌的医护人员或卫生条件不达标的育婴室,都有可能造成宝宝感染致病菌。
3
忽略用品的清洁消毒。玩具、毛巾、奶瓶、奶嘴、尿布……这些和宝宝时刻亲密接触的物品,如果没有做到及时的清洁和消毒,就有可能成为病菌的传播源。
4
忽略宝宝的口腔清洁。宝宝喝完奶后,须做口腔清洁的工作。否则存留在宝宝口腔内的奶汁也会因长时间变质导致病菌滋生。
简单易行的防治方法
1预防鹅口疮的最佳方法,应该着重在宝宝口腔的卫生方面,在宝宝每次喝完奶之后或早晚起床后、就寝前,须以干净的纱布,沾水轻轻擦拭口腔内壁及牙床,如此不仅可远离鹅口疮的迫害,更可让宝宝从小就习惯口腔的清洁工作。
2
妈妈及宝宝的看护人员,都应该注意个人卫生,每次接触宝宝以前要把自己的手洗干净。对于已患鹅口疮的宝宝,母亲喂奶前妈妈应该洗手并用温水擦干净自己的乳头,如果是人工喂养,每次用奶瓶前应先用4%的苏打溶液浸泡半小时,煮沸消毒后再用。宝宝的洗漱用具(脸盆、毛巾、漱杯等)和食具应单独使用,用毕煮沸消毒15分钟。
3
当发现宝宝口腔内有类似奶瓣的斑块时,不要随便揩洗,以免黏膜损伤引起细菌感染。由于弱碱环境不利于霉菌生长,因此在确诊宝宝患有鹅口疮后,爸爸妈妈可以用消毒药棉蘸2%的小苏打水擦洗口腔,擦洗的时候动作要轻,再用1%龙胆紫涂在患处,每天1~2次。还可以取制霉菌素一粒研成末,加入5ml甘油调匀,涂搽在患处。
Tips:鹅口疮与奶块的区别
宝宝吃奶后,口腔内会残留奶液,如果没有及时清洁,会形成奶块,这与鹅口疮有一些相似,对缺乏经验的新手父母来说,区别它们的办法就是:用湿棉签轻轻擦拭,白色块状物消除,是奶块;假如擦除困难,或擦除后会留有红色创口,则表示宝宝患了鹅口疮。
Tips:鹅口疮反复发作怎么办?
患有鹅口疮的宝宝通常在用药几天以后病症就会消失,但是鹅口疮特别容易反复发作,所以家长应该在病症消失以后继续用药几天,以巩固疗效。如果是母乳喂养,那么医生可能会使用可以涂在乳房上的抗真菌软膏,但要注意应该在宝宝进食以后过一段时间再用药,以免引起宝宝呕吐。
长按指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