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应迟钝记忆力差补肾气才是关键
2018-5-15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动听音乐送给此刻阅读的你??▼
对于中医来说,健忘从来不是单独的一种症状,它是在用遗忘来提醒你,要记得关照自己的身体,终究是哪些原因造成了年纪轻轻就如此健忘?这算不算是一种病?有没有办法可以治愈?
1记忆力下降、健忘,不是单独的一个症状
正常情况下,年轻人的记忆力肯定要好过老年人。可是现在二三十岁的人,比自己的父母甚至爷爷奶奶还要容易丢东西、忘东西。
很多人有这个体验:每天出门之后,就在心里琢磨:我锁门了吗?好像锁了,要不我再回去看看?有的人怕忘事儿,把急办的事情记到笔记本上,结果连笔记本放哪儿也一时想不起来了。最麻烦的就是,本来跟朋友或者客户约好,下午或者什么时间见面,结果到了第二天早上才想起来自己忘了赴约,只好打电话过去道歉……
类似的情况还有很多,高中生和工作繁忙、压力大的人最容易出现这种情况。而且,随着记忆力下降之后出现的,就是人们常说的亚健康,比方说腰酸、耳鸣、头晕、身体沉重不爽、易疲劳,包括男性的功能性阳痿等。女性患有炎症,表现出白带异常,月经病和有过流产经历的人,也会表现出记忆力的下降。
可见,记忆力下降、健忘,并不是单独的一个症状。
2肾气不足是根源
其根源在于肾气不足。
《内经》中说:“肾主骨生髓”。而“髓者以脑为主”,所以肾气其实是大脑的最大“供养者”。记忆力好坏,取决于肾气是否充足、坚固。
肾气不足,大脑就会变“懒”。为什么呢?因为肾气一虚,大脑就“贫血”了。
“气为血之帅”,血输送到人体各部位要靠气的推动。没有人把“气血”说成“血气”就是这个道理。气的特点是运动,肾气充足,气的推动力就强,大脑的供血就足。这样的人思维清晰、反应敏捷、记忆力好。肾气不足,气的推动力弱,血就不能上行至大脑。大脑的供血不足,容易出现反应迟钝、健忘、晕眩等问题。所以,中医讲“肾通于脑”,脑筋灵不灵活,要看肾气是否充实。
肾和脑的关系就好比一盏油灯。肾是盛油的,灯是照明的。油足,灯就亮;油少,灯就暗。肾气消耗得多,相当于油变少了,灯就变暗了。
3最简单的改善方法——睡觉
前文已经提到健忘的根源是肾气不足,这样我们就理解了作为纯阳之体的小孩子记忆力最好,但是随着年纪增长记忆力越来越差的原因。比如,十五六岁,情窦初开,尤其是男孩子,对女孩子发生兴趣,甚至出现性幻想,这些都是对肾气的消耗。
孩子们学习很辛苦,尤其是面临高考压力的孩子,每天紧张、忙碌,想要考一个好成绩,却发现自己的记忆力越来越不好。更不要说步入社会之后,面对找工作、职场竞争等压力,忧虑过度了,而房事没有节制,更是对肾精的极大损耗。
这个时候,买再贵的保健食品都起不到太大作用,因为肾气不足,脏腑机能就要失衡,怎么还有力量去吸收、利用保健品中那些营养物质?这个时候真正需要的就是补足肾气,重新给自己的身体充电。
当然,最有效、简便的方法就是睡觉,抓紧一切时间睡觉,睡好中医所说的子午觉(中午11点~1点;晚上11点~1点)。如果晚上也一定要加班工作,我建议不要熬夜,至少11点到凌晨3点,强迫入睡。这样,至少保护了肝胆功能。3点起床之后,再开始赶工。既保证了工作量,第二天的疲劳感也会减轻。
但是也有的人说,我有失眠的症状,躺下了也不容易入睡,就算睡着了,第二天醒了也跟没睡一样。长期如此,记忆力也会下降。这时候,想要从根本上来解决问题,就要求助于经络和穴位。
4艾灸督脉
在人体后背的正中线上,简单说就是从颈椎到尾骨这段距离,贯穿着总管一身阳气的督脉。
督脉起于会阴,并于脊里,上风府,入脑,上巅,循额。邪犯督脉,则角弓反张,项背强直,牙关紧闭,头痛,四肢抽搐,甚则神志昏迷,发热,苔白或黄,脉弦或数。
督脉上行属脑,与足厥阴肝经会于巅顶,与肝肾关系密切,督脉之海空虚不能上荣于充脑,髓海不足,则头昏头重,眩晕,健忘;两耳通于脑,脑髓不足则耳鸣耳聋;督脉沿脊上行,督脉虚衰经脉失养,则腰脊酸软,佝偻形俯。
故督灸对于提升记忆力来说,见效很快。
督灸操作方法
材料:鲜姜、艾条
用法:鲜姜切成3-5公分薄片,用牙签或缝衣针扎上眼,铺在需要灸的地方。艾条点燃,在整个脊柱上隔着姜片,做回旋灸或雀啄灸。
回旋灸
雀啄灸
重点穴位:命门、肾俞、志室
命门穴
古代医家将命门比喻成走马灯运转的动力源(走马灯中点燃的蜡烛)——火,认为命门火就是人体的阳气之源。命门火旺,身体强健;命门火衰,则体弱多病。命门对男子所藏生殖之精和女子胞宫的生殖功能有重要影响,对各脏腑的生理活动起着温煦、激发和推动作用。命门穴就成了人体的长寿大穴,它的功能包括肾阴和肾阳两个方面。从临床看,命门火衰的病与肾阳不足多属一致,所以,补命门火的药物又多具有补肾阳的作用。
肾俞穴
腰为肾之府,肾俞穴属于膀胱经,膀胱经与肾经相表里,刺激膀胱经上的肾俞穴能起到调节肾经的作用;加上肾俞穴是肾的背俞穴,是肾气输注的地方,所以肾俞穴是补肾气的首选穴
志室
又叫“精宫”。这个穴位,能够帮助肾脏很好地输泄寒湿水气,某种程度来说,也强壮了肾脏,提高了它的功能。
艾灸时艾条可以在命门到肾俞这条横线之间来回游移,同时补益两个穴位。也可在从左腰的位置,横线游移到右腰的位置。
5敲打百会穴
古人说:“夫脑者,一身之宗,百神之会,故名百会。”也就是说,百会是神志汇聚的地方。人们常说的“三花聚顶”,指的就是精、气、神三者汇聚于百会穴。这个时候,精、气、神由“分”的状态回归到“合”的状态,人就会容光焕发。
另外,百会穴位于颠顶,深处便是脑之所在,而且是督脉要穴。督脉归属于脑,因此,百会穴是一个调节神志的要穴,能改善健忘、反应迟钝,甚至脑卒中(俗称中风)后神志不清等问题,还可以缓解头痛、头晕、头昏脑涨等不适。
再有,百会穴所在的头部是诸阳之会,所有阳经都汇聚到头上,所以百会穴是阳气汇聚的核心部位。
操作方法
用手握成空拳,敲打头部,重点敲打百会穴。怎么敲呢?从额头的发线处,延着头部中线向后轻轻敲打,一直敲到脑后的发线处,再从头后向耳尖方向敲打回来,经过太阳穴,回到起点处。工作一两个小时,就来回敲打10次左右,会明显感觉到头脑清醒,疲劳减轻。
6按摩涌泉
古书上记载,涌泉穴有“治善忘、安神、通关开窍、醒脑、固真气”的作用。涌泉穴在足心,位于足前部凹陷处第2、第3趾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1/3处。涌泉穴有一个简便的取法:当我们蜷起脚时,能看到脚底肌肉成“人”字纹路,涌泉穴就在这个“人”字的顶点。
它是肾经的首穴。《黄帝内经》里说:“肾出于涌泉,涌泉者,足心也。”意思就是说,肾中精气就像泉水一样,源源不断地从这个泉眼中涌出,向上灌溉、滋润全身。所以,对气虚胖子来说,刺激涌泉穴是一个简单而有效的补气方式。脑子“懒”了,刺激它则可以激活大脑,让聪明才智如泉水般喷涌而出。
刺激涌泉穴最好的方式是摩擦,也就是俗称的“搓脚心”。用手摩擦对侧脚的涌泉部位,摩擦至脚心发热,两脚交替进行。
平时也可以按揉涌泉穴,但动作不要太过粗暴。在中医推拿中,轻刺激为补法,重刺激为泻法。这个穴位是精气的泉眼,所以千万不能用泻法。而且粗暴按压不仅是泻,还会把泉眼给堵住了。
给我信任,还您一生健康与财富!!!一、内科:血管性头痛、失眠、嗜眠、高血压、脑血管病及其后遗症、蛛网膜下腔出血、脑症荡后遗症、冠心病、病毒性心肌炎、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大叶性肺炎、胃炎、胃肠神经官能症、病毒性肝炎、胆囊炎、钩端螺旋体病、红斑狼疮等。二、外科:甲状腺腺瘤、甲状腺炎、急性阑尾炎、急性乳腺炎、痈疽疖肿、风湿性关节炎、结节性红斑、下肢溃疡、静脉炎、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淋巴管炎、淋巴结炎、肩周炎、丹毒、腱鞘炎、蛇咬伤、狗咬伤、毒虫蟞伤等。三、神经科面神经炎、面肌痉挛、视神经炎、三叉神经痛、舌咽神经痛、皮神经炎、臀丛神经炎、桡尺神经麻痹、坐骨神经痛、肺总神经损伤、肋间神经痛、末梢神经炎、多发性神经炎、骨髓炎、骨髓血管病、运动神经细胞疾病、肌萎缩侧索硬化、进行性脊肌萎缩症、脑震荡后遗症、癫痫、脑血管病及后遗症、短暂脑缺血发作、脑梗死、脑外伤后遗症、颅内压增高、震颤麻痹、小舞蹈病、手足徐动症、扭转痉挛、灼性神经痛、肌营养不良、偏头疼、丛集性头痛、紧张性头痛、中毒高热性头痛、外伤性头痛、高血压性头痛、五官科疾病伴发头痛、头项肌收缩性头痛、膈肌痉挛。四、精神科:精神病、癔病、神经官能症、梅核气等五、骨伤科:下颌关节综合征、半月板损伤、对位对线良好的新伤骨折后遗症、骨折后遗症、骨结核、骨髓炎、骨质增生、肋软骨炎、软组织损伤等.六、泌尿生殖科:肾小球肾炎、肾盂肾炎、膀胱炎、乳糜血尿、前列腺炎、睾丸炎、阳痿、男性不育、脱肛、肾结石绞痛等。七、妇科:痛经、闭经、肝郁型不孕症、子宫脱垂、盆腔炎等。八、儿科:小儿上呼吸道感染、小儿肺炎、麻疹不透、小儿哮喘、新生儿被破伤风、小儿夜啼、小儿重舌、小儿急慢凉风、小儿厌食症、小儿消化不良、婴幼儿腹泻、小儿百日咳、小儿急性喉炎、小儿肾病、小儿夜游症、脑炎及后遗症(乙脑、流脑、结脑、病脑、化脑)、脑发育不全、小儿脊髓灰质炎及后遗症。九、五官科疾病:急性结膜炎、急慢性泪囊炎、眼睑炎、睑模脱落、眼干涩、急性咽喉炎、慢性咽炎、牙痛、牙周炎、牙髓炎、舌肿、舌炎、慢性多发性口腔溃疡、鼻炎、鼻窦炎、慢性中耳炎、耳疮、耳痛、爆炸性耳聋、药物性耳聋、酒糟鼻。十、皮肤科疾病:神经性皮炎、淤滞性皮炎、接触性皮炎、牛皮癣、股癣、头癣、湿疹、药疹、瘙痒症、扁平疣、黄褐斑、色素沉着、局限性硬皮病、斑秃、带状疱疹及后遗症、结节性红斑、下肢溃疡等。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