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舌炎 > 疾病保健 > > 中药治疗地图舌

中药治疗地图舌

2014-8-31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地图舌是一种舌粘膜疾患,多发于儿童,特别是婴幼儿发病率约为3%~5%,是一种原因不明的舌病。有的学者认为是炎症,有的认为是营养不良,而有的认为是变态反应所致。西医没有特殊治疗方法,予维生素c、维生素b 2 ,效果不佳。中医用参苓白术散配合外用中药敷脐治疗小儿地图舌,疗效满意,现介绍如下。

患儿舌诊均可见:舌苔大片剥脱,边缘为白色突起,剥脱处为嫩红色,界限清楚,多出现在舌的中部。地图舌病区时大时小,每遇消化不良或感冒时病情加重,有的易复发,有的多年不愈。患儿常伴有面色萎黄,形体消瘦,食欲不振,大便溏泻等脾胃虚弱症状。

治疗方法

1. 口服中药 予参苓白术散,处方为:人参15g,茯苓15g,白术15g,山药15g,莲子肉15g,薏苡仁9g,砂仁(打)6g,炙甘草9g,白扁豆12g,大枣5枚。先将药放在药锅内用冷水泡15min,然后煎煮20min,每剂药煎煮2次,每次取汁100ml,1.5~3岁患儿每次服50ml,每日2次,7剂为1个疗程。3~7岁患儿每次服100ml,每日2次,14剂为1个疗程。

2.外用中药敷脐 处方为:干姜3g,丁香3g,小茴香3g,吴茱萸3g,肉桂3g。打碎,放入自制护脐布袋,(约普通口罩大小),3天更换1次药物,14天为1个疗程(暂不用药物要保存好,以免药味散发,影响疗效)。

地图舌中医称为“花剥苔”。舌为脾之外候,苔为胃气所上,故地图舌多与机体的脾胃功能关系密切,又因小儿具有“脾常不足”的生理特点,故地图舌多见于小儿,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主受纳与运化水谷精微,诸脏腑百骸受气于脾胃而后能强,若脾胃虚弱,众体皆无以受气,日见羸弱,况且小儿生长发育迅速,对营养精微需求较多。因此,小儿脾胃虚弱,全身有相应表现,表现为:面色萎黄,大便溏泻,身体消瘦,食欲不振。参苓白术散健脾益气,调节患儿脾胃功能;又因脐在胚胎发育过程中,为腹壁最后闭合处,具有丰富的毛细血管,能吸收药物,免除药物毒副作用,通过外用中药敷脐达到健脾胃,促进消化吸收的功能。口服与外用配合治疗,提高了疗效,缩短了病程。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人体的舌苔是由丝状乳头和菌状乳头组成,地图舌是由于部分表面丝状乳头萎缩变干,使舌质显露所致,笔者用参苓白术散,其药性平和,对小儿无不良反应,中药外用敷脐,辛香走窜,利于药物吸收,两者同时并用,使患儿脾胃蠕动加强,促进了消化液分泌,使患儿对营养物质吸收加强,提高了患儿营养水平,也防止舌部营养障碍,预防丝状乳头萎缩,与西医的研究相辅相成,是一种治疗小儿地图舌较好的方法。








































































































































































































































治疗白癜风要花多少钱

转载请注明:
http://www.tqspo.com/jbbj/4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