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预防保健常识
2016-11-25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
流行性感冒小常识
感冒是冬季常见病,往往诱发或加重支气管扩张、哮喘等疾病,且反复发作,迁延不愈,极易诱发肺心病。因此,要重视感冒的预防。
1、要注意随温度变化选择衣物,注意保暖。
2、要增加户外活动,增强体质,提高抵抗力。
3、要多喝水,多吃水果,多服用维生素C。
4、要注意通风,每天开窗通风半小时到一个小时。
此外,还要尽量避免出入公共场所等。流感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到人多的地方最好戴口罩,注意卫生,勤洗手。而感冒主要通过接触传播,不但要注意气温变化,还应尽量避免接触感冒患者,接触到感冒患者或他们碰触过的东西后要洗手。
慢性支气管炎小常识
慢性支气管炎是由感染、长期吸烟等因素引起的。一般来说,老人、吸烟者、患有慢性病和免疫力低的人在冬天里都容易发作慢性支气管炎,而且容易发展成肺气肿,严重的甚至会发展成肺心病。这是因为在秋冬换季时,如果受凉,抵抗力又差,就会引起慢性支气管炎的急性发作。
1、首先要在生活起居上多注意,饮食要适度,少吃辛辣的食物,多吃蔬菜和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
2、要注意保暖,别着凉,对于慢性支气管炎的高危人群来说,“秋冻”不可取。
3、居室要注意通风换气,早晨起来或者白天阳光比较好时最好通风半小时左右,因为室内空气污染也会引发或加重病情。
5、是要加强锻炼,但锻炼时要注意不能大口呼吸,最好是口鼻交替呼吸。另外,已经患有慢性支气管炎的病人可以和医生学做呼吸操。
此外,还可以打肺炎疫苗、流感疫苗来减少慢性支气管炎的发作次数。
心脑血管疾病的小常识
寒冷的气候会使人的血管收缩,使血压增高或血压不稳定,心脏负担加重,容易发生脑血管病,因此冬天里也要提防心脑血管疾病。
1、要知冷知热,尽可能保持身体的恒温。
2、是要保持情绪稳定,避免精神紧张和情绪激动。
3、是要注意劳逸结合,适当增加体力活动,定时定点休息,防止过度疲劳。
另外,控制体重也很必要。过度肥胖会使心脏负荷加重,应该限制总热量的摄入,平时多吃富含纤维素的食物,保持大便通畅,防止便秘。高血压患者要坚持服药,按时检测血压,注意及时降压。而且老年人最好随身携带硝酸甘油、速效救心丸等药物,以备发病时及早服药。一旦发病要尽快和急救机构取得联系。
消化系统疾病的小常识
秋冬季节交替时,人的肠胃系统很容易出现功能失调的状况,原有胃溃疡的患者也容易发病,一些暴饮暴食者以及原本肠胃功能就差的人容易出现胃部不适、消化不良,甚至会引发肠胃炎。
饮食一定要有规律。原本胃肠功能不好的人,尤其应注意饮食要精细,切忌暴饮暴食、酗酒,尤其不要再喝冰啤酒。吃火锅时不要一味涮牛羊肉,还要适量吃些馒头、面条等面食,可对肠胃起到保护作用。
小儿腹泻的小常识
虽然从名称上来看“秋季小儿腹泻”更像是秋天里发作的疾病,事实上在10到12月份都是小儿秋季腹泻的高发期,而且一般是2岁以下的幼儿容易患病,发病后往往症状较重。发病前常有一到两天的发热、咳嗽、流鼻涕症状,接着出现喷射性的腹泻,一天腹泻10多次,严重的甚至腹泻三四十次。
如果孩子出现腹泻要及时就诊,还要及时给患儿补充水及电解质。对于轻度腹泻的患儿,可口服足够的液体预防脱水,用米汤毫升加1.75克盐分次喂服,也可用毫升白开水加10克白糖加1.75克盐煮开后分次喂服,医院已配制好的口服补液盐给患儿服用更合适。
冬季饮食巧调理
1、多补充热源食物膳食中应多补充产热营养素,如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以提高肌体对低温的耐受力。尤其应考虑补充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如瘦肉、鸡鸭肉、鸡蛋、鱼、牛奶、豆类及其制品等。
2、多补充含蛋氨酸的食物蛋氨酸通过转移作用可提供一系列耐寒适应所必需的甲基。寒冷气候使得人体尿液中肌酸的排出量增多,脂肪代谢加快,而合成肌酸及脂酸、磷脂在线粒体内氧化释放出热量都需要甲基。因此,在冬季应多摄取含蛋氨酸较多的食物,如芝麻、葵花子、酵母、乳制品、叶类蔬菜。
3、适量补充无机盐医学研究表明,人怕冷与饮食中无机盐缺少很有关系。冬季应多摄取含根茎的蔬菜,如胡萝卜、百合、山芋、藕及青菜、大白菜等,因为蔬菜的根茎里所含无机盐较多。钙在人体内含量的多少可直接影响人体的心肌、血管及肌肉的伸缩性和兴奋性,补充钙可提高肌体御寒性。含钙较多的食物有:虾皮、牡蛎、花生、蛤蜊、牛奶等。
4、多吃含VB2、VA、VC的食物寒冷气候使人体氧化功能加强,肌体维生素代谢也发生了明显变化,饮食中要及时补充维生素B2(核黄素),以防口角炎、唇炎、舌炎等疾病的发生。维生素B2主要存在于动物肝脏、鸡蛋、牛奶、豆类等食物中。维生素A能增强人体的耐寒力,应多吃些富含维生素A的肝脏、胡萝卜、南瓜、白薯等食物。维生素C可提高人体对寒冷的适应能力,对血管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应注意摄取新鲜蔬菜和水果。
昆明白癜风权威医院儿童白癜风能不能治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