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生素耐药性真可怕,没关系,咱有能量小

2017-1-4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能量小儿推拿”疗法是凤鸣堂资深道医毛馨大夫在传统小儿推拿的基础上,把“能量”注入小儿体内,是以中医辩证理论为基础,通过穴位点按推拿、调节脏腑、疏通经络、调和气血、平衡阴阳的方式来改善儿童体质、提高机体免疫力的一种保健、治疗方式。能量小儿推拿是纯绿色疗法,可替代部分化学药品,减少化学药品毒副作用,避免了抗生素的滥用,迅速增强孩子机体的自然抗病能力,预防病毒侵蚀和滋生,达到有病治病、无病保健的目的。

随着现代人们健康理念的更新,很多家长都开始信任和采用纯绿色疗法——小儿推拿,又称小儿按摩。关于小儿推拿,早在多年前即有这方面的论述。年中国湖南长沙马王堆出土的西汉帛书《五十二病方》中即有这方面的描述;晋代葛洪的《肘后备急方》治卒腹痛方法中介绍了捏脊法;唐代《备急千金要方》中有膏摩防治小儿疾病的方法;宋代《苏沈良方》记载用掐法治疗脐风撮口等证。明清时期,推拿疗法在儿科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发展成为小儿推拿专科,逐渐形成了具有特色的专门体系,这一时期出版了近30多种小儿推拿专著。

小儿推拿的对象一般是指6岁以下的小儿,特别是3岁以下的婴幼儿。其治疗范围比较广泛,如泄泻、呕吐、疳积、便秘、脱肛、发热、咳喘、惊风、遗尿、肌性斜颈、斜视、小儿瘫痪等症。小儿推拿其实并不复杂,每个妈妈都应该学会。凤鸣堂中医研究院举办小儿推拿学习班,妈妈可随时来学(预约热线-联系毛馨大夫)。为了方便大家学习,现做下基本介绍。

小儿推拿主要以下疾病:

呼吸系统:感冒咳嗽、发烧、支气管炎、肺炎、哮喘、鼻炎、鼻窦炎、鼻出血、扁桃体炎、慢性支气管炎、慢性扁桃体炎等。

消化系统:疳积(积滞、奶痨、奶积、食积)、肠炎、舌炎、吐奶、溢乳、打嗝、鹅口疮、口腔炎、厌食、呕吐、腹泻、便泌、肠痉挛、流涎(流口水)、腹痛、腹胀等。

其它类:磨牙、遗尿、尿频、夜惊、惊吓、斜颈、脑瘫、面瘫、多动综合症、哭闹、疝气、脐疝、湿疹、荨麻疹、风疹、脊柱侧弯、生长发育迟缓、睡眠不好等。

保健类:益智、助长、增强免疫功能。

小儿推拿的特点有:①在经穴方面提出了五指经穴通联的观点。②有适应于推拿特点的穴位,这些穴位大多集中于头面及上肢部,且穴位不仅是点状,也有线状和面状。如前臂的三关穴和六腑穴都是线状穴,而指面部的脾土、肺金、心火、肝木、肾水诸穴皆为面状穴。特定穴位的点、线、面状和分布特色,更能反映推拿手法治病为主的特点。③诊断中发展了腹诊法,治疗上很重视归经施治和五行生克的基本法则。④在推拿手法方面,强调以轻柔着实为主,要求轻快柔和,平稳着实,适达病所,形成了“按摩掐揉推运搓摇”小儿推拿八法为主的一整套小儿推拿手法和复式操作法。⑤在临床操作中,一是强调先头面、次上肢、次胸腹、次腰背、次下肢的操作程序;二是强调手法的补泻作用;三是重视膏摩的应用和使用葱汁、姜汁、滑石粉等介质进行推拿,这样既可保护娇嫩皮肤不致擦破,又增强手法的治疗作用。

按摩穴位及手法

脾经

在拇指桡侧缘,指尖至指根成一线。或拇指罗纹面。

医者用左手握患儿之左手,同时以拇、食二指捏住患儿拇指,使之微屈,再用右手拇指自患儿拇指尖推向拇指根,称为补脾经;将患儿拇指伸直,自拇指根推向指尖,称为清脾经;来回推之,称为清补脾经。

~次。

健脾胃、补气血;清湿热、消食积、化痰涎。

体质虚弱、食欲不振、肌肉消受、消化不良、呕吐、泄泻、伤食、痢疾、便秘、黄疸、痰湿、咳嗽、便血及斑、疹隐而不透等症。

补脾经能健脾胃、补气血。主治脾胃虚弱、气血不足引起的腹泻、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肌肉消瘦等症多与推三关、捏脊、运八卦等合用。

清脾经能清热化湿、利痰止呕。主治湿热熏蒸、皮肤发黄、恶心呕吐、腹泻、痢疾等症。多与清天河水、清肺经、揉小天心、推小肠等清热利尿法合用。

清补脾经能和胃消食、增进食欲。用于饮食停滞,脾胃不和引起的胃脘痞滞、吞酸纳呆、腹泻、呕吐等症,常与运八卦、揉板门、分腹阴阳等合用。若湿热留恋久而不退或外感发热兼湿者,可单用本法治疗,清补脾经20~30分钟,至微汗出,效果较好。

胃经

在大鱼际桡侧,赤白肉际处。

用拇指或食指自掌根推向拇指根,称为清胃经;反之为补,称补胃经。

~次。

清中焦湿热、消食和胃、降逆止呕、除烦止咳。

恶心呕吐、烦渴善饥、呃逆、嗳气、吐血衄血、食欲不振、腹胀、口臭、便秘等症。

清胃经能清中焦脾胃湿热,和胃降逆,泻胃火,除烦止咳。用于治疗恶心呕吐、呃逆、嗳气、吐血衄血、烦渴善饥、食欲不振等,多与清脾经、揉板门等合用。补胃经能健脾胃、助运化,常与补脾经、揉中脘、摩腹等配伍。

肺经

无名指末节螺纹面。

用推法,自无名指掌面末节指纹起推至指尖为清。称清肺经;反之为补,称补肺经。

~次。

宣肺清热、补益肺气、止咳化痰。

感冒、咳嗽、气喘痰鸣、自汗、盗汗、面白、脱肛、遗尿、大便秘结、麻疹不透。

清肺经能宣肺清热、疏风解表、止咳化痰。主治感冒发热、咳嗽气喘、痰鸣、鼻干、鼻流浊涕等症。多与清天河水、退六腑、运八卦等合用。补肺经能补益肺气,主治肺气虚损、少气懒言、面白、自汗、盗汗、遗尿、脱肛、大便秘结等,配伍补脾经、推三关、揉二马等。

无名指属于肺与三焦经。那么手背是三焦经,掌面是肺经。

小肠经

位置:小指尺侧缘。

主治:遗尿、尿赤。

操作:从小指尖向指根方向直推或反之,推50次。

内八卦

位置:掌心劳宫穴四周。

主治:咳喘、呕吐、腹泻。

操作: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用运法50次,掐3~5次。

三关

位置:前臂桡侧缘(太渊穴到曲池穴)。

主治:发热、恶寒、无汗。

操作:直推次。

六府

位置:前臂尺侧缘(神门到少海)。

主治:发热、汗多、便秘。

操作:直推次。

虎口

位置:手背侧第一、二掌骨之中,稍偏食指(即合谷穴)。

主治:感冒、牙痛。

操作:拿3~5次。

折叠腹

位置:腹部。

主治:腹胀、食积、呕吐、腹泻、疳积。

操作:指摩、掌摩约5~10分钟;沿季肋向外分推。

肺俞

位置:第三胸椎棘突旁开1.5寸。

主治:发热、咳喘。

操作:按、揉50次,或沿肩胛骨内缘自上而下分推30次。

龟尾

位置:尾骨端到肛门之间(即长强穴)。

主治:腹泻、脱肛、便秘。

操作:揉、旋推次,掐3~5次。

感冒的小儿推拿

感冒俗称伤风,是小儿最常见的疾病。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在气候变化多端,冷热交替的秋冬之交和冬春之交发病率最高。小儿脏腑娇嫩,得病之后,容易出现夹痰、夹滞、夹惊以及化热变喘等兼症,这是小儿感冒的特点,临床上应予注意。

小儿常见的一些传染性疾病在早期,也可表现为感冒症状,必须提高警惕,加以注意以免延误治疗。

(病因病理)本病的发生与气候变化有着密切的关系,通常在气温低下,或突然变冷时最易发病。外感风寒是感冒的主要原因。小儿形气未充,肌腠疏薄,表卫不固,抗病能力差,一旦外界气候突然变化,冷热失常时,易被外邪所侵而致病。

外邪侵袭首先犯肺,肺主呼吸,系喉,开窍于鼻,外合皮毛。风邪自口鼻、皮毛而入,客于肺卫,导致表卫调节失司,肺气失宣而出现恶寒、发热、头痛、鼻塞、流涕、咳嗽等症,肺失清肃,津液凝聚成痰,痰阻气道,导致肺闭痰喘。

小儿脾常不足,感受风邪之后,会影响脾胃运化的功能,造成乳食积滞呕吐、腹泻。

邪热不退,扰乱神明,引动肝风出现烦躁不安、抽搐等症。

(临床表现)小儿感冒,根据临床症状的表现,分为风寒感冒和风热感冒两型。

1、风寒感冒发热、怕冷、无汗、鼻塞、流清涕、喷嚏、头身疼痛、喉痒、咳嗽、痰清稀、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浮紧、指纹淡红。

2、[1]风热感冒高热、微恶寒、汗少、喷嚏、鼻塞、流黄涕、头痛、面赤、咽红、咳嗽痰黄、舌尖稍红、苔薄白或黄白相兼、脉浮数、指纹红紫。

咳嗽重加八卦;头痛加阳池;呕吐加清胃;惊厥加小天心。

以上治疗每天1次。一般感冒,推拿1次就可好,最多推拿2~3次可愈。推拿4小时左右,发热会更高一些,这是邪热外表之象,发热持续2~3小时,则汗出烧退,病愈。

咳嗽的小儿推拿

有声无痰谓之咳,有痰无声谓之嗽。实际上咳不尽无嗽,嗽亦不尽无咳,故一般统称之为咳嗽。

咳嗽是小儿疾病常见的一个症状,一年四季皆可发病,而冬春季节尤为多见。咳嗽的成因不一,种类亦多,外邪侵袭肺脏可引起咳嗽,其它肺腑有病累及于肺,也可发生咳嗽。因此在临诊时必须全面检查,仔细分析正确诊治。临床上一般将咳嗽分为外感咳嗽和内伤咳嗽两大类,小儿以外感咳嗽多见。

1、外感咳嗽本病的发生多因人体卫外功能不固,在寒冷季节或气候突变时,风寒等外邪侵袭而致。

肺主气,为五脏之华盖,上系咽喉,开窍于鼻,外合皮毛,司呼吸,为人体气体出入治节的主要器官。肺为娇脏,风为百病之长,人体一旦遭受外邪侵袭,或从口鼻而入,或从皮毛而受,必首先犯肺。肺气壅遏不宣,清肃之令失常,影响到肺气之肃降,上逆则致咳嗽。

2、内伤咳嗽本病多由外感,咳嗽久治未愈或失治转变而成;或肺脏虚弱,或脾肾有病累及肺脏所致。久咳伤阴,肺失濡润,则肺气上逆而咳嗽少痰;肺气不足则气短而咳。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若肺气化不足,影响于脾,则脾失健运而水液不能化生精微,反而生湿聚为痰浊。湿痰积于肺,影响气机出入,逐为咳嗽。寒久伤肾,肾虚则不能纳气,而影响津液之输化,肺气之升降。人体的气化功能失常,则水气不能循常而积为患,上逆犯肺,可见喘促气短,咳声无力。

外感咳嗽

(1)风寒咳嗽初起咳嗽无痰或少痰,鼻塞流清涕,头身疼痛,恶寒不发热或有微热,无汗,苔薄白,脉浮缓或浮紧,指纹淡红。

(2)风热咳嗽咳嗽,痰黄稠,咯痰不爽,发热恶风,汗出,口渴唇燥,流黄涕,咽燥干痛或痒,便秘,小便黄,舌红苔黄,脉数,指纹鲜红。

内伤咳嗽

(1)阳虚咳嗽咳声不扬,痰稀色白,便溏,面色咣白,易出汗,神疲乏力,畏寒肢冷,食欲不振,动则气急,苔薄白,舌淡红,脉缓无力。

(2)阴虚咳嗽干咳无痰或少痰,吐痰胶粘,咽喉干痛,大便干燥,甚则口苦,低热或不发热,舌红无苔,脉多弦细或细数。

(治疗)

外感咳嗽治法

治则疏分解表、宣肺止咳。

处方推天门,推坎宫,揉太阳,清肺经,运内八卦,推揉膻中,揉乳旁,揉肺俞,分推肩胛骨。

方义推天门,推坎宫,揉太阳疏风解表;推揉膻中,运内八卦宽胸理气,化痰止咳;清肺经,揉乳旁,揉肺俞,分推肩胛骨宣肺化痰止咳。

若风寒者加推三关,掐揉二扇门;风热者加清天河水;痰多喘咳,有干、湿性罗音加推小横纹揉掌小横纹。

内伤咳嗽治法

治则健脾养肺,止咳化痰。

处方补脾经、补肺经、运内八卦、推揉膻中,运内八卦宽胸理气,化痰止咳;揉乳旁,揉肺俞宣肺止咳;揉中脘,按揉足三里健脾胃助运化。

久咳体虚喘促加补肾经,推三关、捏脊;阴虚咳嗽加揉二马;咳痰不利加揉丰隆、天突。

支气管哮喘

哮喘是小儿常见的一种呼吸道疾病,临床上常以阵发性呼吸困难,呼气延长,喉间有哮鸣声,严重时张口抬肩,难以平卧为特征。多见于春秋季节。气候突变,寒温失宜,饮食不当等为本病诱发因素。古人认为哮与喘不同,《医学正传》说:“喘促喉间如水鸣声者谓之哮,气促而连续不能以息者谓之喘”。但在临床上哮必兼喘,故一般通称为哮喘。小儿哮喘多指支气管哮喘。

(病因病理)小儿哮喘病的形成有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证治汇补》说:“内因有壅塞之气,外有非时之感,膈有胶固之痰,三者相合,闭拒气道,搏击有声,发为哮喘病”。

1、内因本病的发生与肺、脾、肾三脏不足有关。肺虚表卫不固,痰邪内状;脾虚运化失职,不能行其津液,积湿生痰,上贮于肺;肾虚不能纳气,则气短而喘。

2、外因气候转变,寒温失调,外邪侵袭肺脏,肃降失常,肺气壅塞,呼吸不利,气逆而喘。

哮喘是由于外来因素作用于内在因素而发病。素有特异体质的小儿,对某些刺激特别敏感,如外感风寒或饮食不当,过食生冷或咸酸食物等,常可导致现出发作。反复发作则可导致肺气耗散,病程日久肺虚及肾,出现肾阳虚亏的症候。

哮喘有寒、热及寒喘兼阳虚之分。《景岳全书》载有:“喘有夙根,遇寒即发,或遇劳即发者,亦名哮喘”。外感风寒,寒伏肺俞而聚液生痰,或素体阳虚,气不化津而致寒痰内伏发为哮喘。素体阴虚,痰热郁肺,或寒痰久伏化热则发为喘。哮喘反复发作,肺气耗散,肾阳虚亏,气不摄纳为寒喘兼阳虚。

(临床表现)哮喘主要症候为呼吸急促,咳嗽气逆,喉间哮鸣有声,呼吸困难,呼气延长,平卧困难,咳痰不出,甚则张口抬肩,面白唇青,神倦肢冷,头汗涔涔。

1、寒喘咳嗽喘促,喉间有痰鸣声,吐痰清稀,色白多沫,形寒无汗,面色苍白或青紫,四肢不温,口不渴或渴喜热饮,小便清长,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数或浮滑,指纹淡。

2、热喘咳嗽气喘,呼吸憋气,不能平卧,喉间痰鸣,痰稠色黄,发热面红,胸膈满闷,烦躁不安,渴喜冷饮,小便黄赤,大便燥秘,舌质红,苔薄黄或黄厚,脉浮数,指纹深红。

3、寒喘兼阳虚除上述寒喘的症状外,兼面青唇紫,口不渴,倦怠乏力,食少纳呆,头汗涔涔,张口抬肩,端坐喘息,四肢欠温,小便清长舌淡,苔薄白,脉濡而无力,指纹淡白。

(治疗)

治则降气平喘、化痰。

处方清肺经,推揉膻中,揉天突,搓摩胁肋,揉肺俞,运内八卦。

方义揉天突,搓摩胁肋降气引痰,推揉膻中,运内八卦,揉肺俞,清肺经宽胸宣肺,降气平喘化痰。

热喘加清天河水;寒喘加推三关,揉外劳;久病体虚、阳气不足、肾不纳气者加推三关,补脾经,补肾经,揉丹田,清肺经改为补肺经。

小儿推拿主要以下疾病:

呼吸系统:感冒咳嗽、发烧、支气管炎、肺炎、哮喘、鼻炎、鼻窦炎、鼻出血、扁桃体炎、慢性支气管炎、慢性扁桃体炎等。

消化系统:疳积(积滞、奶痨、奶积、食积)、肠炎、舌炎、吐奶、溢乳、打嗝、鹅口疮、口腔炎、厌食、呕吐、腹泻、便泌、肠痉挛、流涎(流口水)、腹痛、腹胀等。

其它类:磨牙、遗尿、尿频、夜惊、惊吓、斜颈、脑瘫、面瘫、多动综合症、哭闹、疝气、脐疝、湿疹、荨麻疹、风疹、脊柱侧弯、生长发育迟缓、睡眠不好等。

保健类:益智、助长、增强免疫功能。

需要说明的是,妈医院诊所的都是普通小儿推拿,能量小儿推拿只有毛馨这样的专业资深人士才能具备输入能量的功力。想要孩子快点好,请直接到凤鸣堂把毛大夫找。(







































白癜风的治疗医院
北京白癜风治疗的医院在哪里

转载请注明:
http://www.tqspo.com/jbjc/10850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