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你还好吗
2017-6-12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胃病实际上是许多病的统称。它们有相似的症状,如上腹胃脘部不适、疼痛、饭后饱胀、嗳气、返酸,甚至恶心、呕吐等等。临床上常见的胃病有急慢性胃炎、胃寒
A慢性胃炎病因1.幽门螺杆菌感染、病毒或其毒素
多见于急性胃炎之后,胃黏膜病变经久不愈而发展为慢性浅表性胃炎。主要指幽门螺杆菌感染。
2.刺激性物质
长期饮烈性酒、浓茶、浓咖啡等刺激性物质,可破坏胃黏膜保护屏障而发生胃炎。
3.药物
有些药物如保泰松、消炎痛、辛可芬及水杨酸盐、洋地黄等可引起慢性胃黏膜损害。
4.口腔、咽部的慢性感染。
5.胆汁反流
胆汁中含有的胆盐可破坏胃黏膜屏障,使胃液中的氢离子反弥散进入胃黏膜而引起炎症。
6.X线照射
深度X线照射胃部,可引起胃黏膜损害,产生胃炎。
7.环境变化
如环境改变,气候变化,人若不能在短时间内适应,就可引起支配胃的神经功能紊乱,便胃液分泌和胃的运动不协调,产生胃炎
8.长期精神紧张,生活不规律。
临床表现慢性胃炎缺乏特异性症状,症状的轻重与胃黏膜的病变程度并非一致。大多数病人常无症状或有程度不同的消化不良症状如上腹隐痛、食欲减退、餐后饱胀、反酸等。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可有贫血、消瘦、舌炎、腹泻等,个别病人伴黏膜糜烂者上腹痛较明显,并可有出血,如呕血、黑便。症状常常反复发作,无规律性腹痛,疼痛经常出现于进食过程中或餐后,多数位于上腹部、脐周、部分患者部位不固定,轻者间歇性隐痛或钝痛、严重者为剧烈绞痛。
治疗主症:轻度胃部疼痛,膨胀沉重感,有时还会伴随心窝部的隐隐作痛。
贴敷处方:大黄、芒硝、冰片各0.5克。疼痛明显者加-2片10毫克。
贴敷穴位:中脘穴、双胃腧穴
B胃寒病因胃寒的主要病因与饮食习惯有关,如饮食不节,嗜食生冷等。经常冷热食物一起吃,吃饭不按时或者饥饱不均,久而久之就会造成胃寒。再加上现代人的生活节奏快,精神紧张,饮食不规律,造成脾胃病发病率越来越高。中医认为本证的形成原因主要有:脾胃阳气虚衰;腹部受凉;过食生冷;劳倦伤中,复感寒邪,导致阴寒凝滞胃腑。
胃寒的主要致病因素可概括为四个方面:
1.饮食
胃寒患者多由于生冷食物或者水的刺激,造成黏膜的刺激。
2.生活习惯
常常不按时吃饭,冷热交替进食,饱一顿饿一顿,久而久之会造成胃寒。
3.精神因素
生活节奏快,精神紧张,饮食不规律也是促进胃寒症状加剧的重要原因。
4.天气原因
胃寒患者多怕天冷,常常由于天气变冷而经常性的胃痛、腹痛、腹泻等。
临床表现胃寒的常见临床表现为:常因天气变冷、感寒食冷而引发疼痛,疼痛时伴有胃部寒凉感,得温症状减轻。许多胃病病人不敢吃冷、凉的食物,或天气一变冷,气温下降,胃就痛,腹泻等。
临床辩证主要分为胃虚寒(胃阳虚)和胃实寒两型。前者多因素体脾胃阳气虚衰所致。胃实寒多因寒邪伤胃所致。
治疗主症:胃脘疼痛,得温痛减,呕吐清涎,口淡喜热饮,食不化。
贴敷处方:肉桂,半夏,杏仁。(奥美拉唑4粒严重的加雷尼替丁)
贴敷穴位:中脘,神阙,双胃腧
本文所涉及到的穴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