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中医执业医师综合笔试内科学

2018-5-3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第五单元

血液系统疾病

缺铁性贫血 

病因

1.铁的丢失过多慢性失血是成年人引起缺铁性贫血的最常见原因。

2.铁需求增加而摄入量不足

3.铁吸收不良

临床表现

1.症状常出现行为异常、乏力、心悸、耳鸣、烦躁易激动、注意力不集中等,儿童尤其显著。部分患者(尤其儿童)可有嗜食泥土、生米等异食癖。严重者可致黏膜组织变化和外胚叶营养障碍,出现口炎、舌炎、萎缩性胃炎、皮肤干燥、毛发干枯脱落、指甲扁平、脆薄易裂和反甲,甚至出现吞咽困难等。患者免疫功能下降,易发生细菌性感染。

2.体征

实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

(1).血象典型表现为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MCV80fl,MCHC32%。成熟红细胞苍白区扩大,大小不一。白细胞和血小板计数一般正常或轻度减少。

(2).骨髓象骨髓增生活跃,幼红细胞增生,中幼红细胞及晚幼红细胞比例增高。幼红细胞核染色质致密,胞质较少,血红蛋白形成不良,边缘不整齐。骨髓铁染色显示骨髓小粒可染铁消失,铁粒幼红细胞消失或显著减少。

(3).铁代谢检查①血清铁及总铁结合力测定:血清铁浓度常8.9μmol/L,总铁结合力64.4μmol/L,转铁蛋白饱和度常降至15%以下;②血清铁蛋白测定:血清铁蛋白12μg/L可作为缺铁依据。由于血清铁蛋白浓度稳定,与体内贮铁量的相关性好,可用于早期诊断和人群铁缺乏症的筛检。

(4).红细胞游离原卟啉(FEP)测定 缺铁时血红素合成障碍,FEP/Hb4.5μg/gHb有诊断意义。

诊断

诊断依据包括三个要素:

1.贫血为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男性Hbg/L,女性Hbg/L,孕妇Hbg/L;MCV80fl,MCHC32%。

2.有缺铁的证据

3.有明确的缺铁病因和临床表现;铁剂治疗有效。

治疗

1.病因治疗

2.铁剂治疗

(1)口服铁剂是治疗缺铁性贫血的首选方法。最常用硫酸亚铁片,缺铁性贫血患者服用铁剂后,短时期网织红细胞计数明显升高,常于5~10天达到高峰,平均达0.06~0.08,以后又下降,2周后血红蛋白开始上升,一般2个月可恢复正常。贫血纠正后仍需继续治疗3~6个月以补充体内应有的贮存铁。

(2)注射铁剂常用注射铁剂有右旋糖酐铁和山梨醇枸橼酸铁,各含铁50mg/ml,给药途径是臀部深位肌注。患者所需铁的总剂量应准确计算,不应超量以免引起急性铁中毒。

 

再生障碍性贫血

病因

(1)药物及化学物质

(2)电离辐射

(3)感染

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

重型再障 

非重型再障

起病

出血

严重,常发生在内脏

轻,皮肤、黏膜多见

感染

严重,常发生肺炎和败血症

轻,以上呼吸道为主

血象

中性粒细胞计数<0.5×/L

中性粒细胞计数>0.5×/L

血小板计数

<20×/L

>20×/L

网织红细胞

绝对值<15×/L

>15×/L

骨髓象

多部位增生极度减低,造血细胞极度减少,非造血细胞(如淋巴细胞、浆细胞、组织嗜碱细胞、网状细胞)增多,巨核细胞明显减少或缺如

骨髓灶性造血,增生程度不一,增生灶内主要为幼红细胞,且主要系晚幼红细胞

预后

不良,若不积极治疗多于6~12个月死亡

较好,生存期长

诊断

诊断标准①全血细胞减少,网织红细胞绝对值减少;②一般无脾肿大;③骨髓至少有一个部位增生减低或重度减低(如增生活跃,须有巨核细胞明显减少),骨髓小粒成分中应见非造血细胞增多(有条件者应做骨髓活检);④能除外引起全血细胞减少的其他疾病;⑤一般抗贫血药物治疗无效。

  

治疗

1.一般治疗

2.支持疗法

3.刺激骨髓造血

(1)雄激素 为治疗非重型再障的首选药物。

(2)其他药物

4.免疫抑制剂

5.造血干细胞移植 用于重型再障,年龄40岁、无感染及其他并发症的患者,最好在未输血之前尽早进行。

6.造血生长因子

 

急性白血病

病因

1.病毒

2.电离辐射

3.化学因素

4.遗传因素

5.其他血液病

临床表现

1.起病特点可急骤或较缓慢。急骤者常有高热、贫血、出血倾向等。

2.正常血细胞减少的表现

(1)发热和感染严重感染可致菌血症或败血症,是急性白血病最常见的死亡原因之一。

(2)出血

(3)贫血

  

3.白血病细胞增多的表现

(1)淋巴结和肝脾肿大

(2)骨骼及关节胸骨中下段压痛,此体征有助于诊断。

(3)神经系统CNL以儿童急淋白血病最多见。

(4)其他齿龈肿胀多见于急单白血病;皮肤浸润表现为皮疹或皮下结节;睾丸浸润多见于急淋白血病;心肺、消化道等处也可有相应浸润症状。

实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

1.血象

2.骨髓象是确诊白血病的依据。多数病例骨髓增生明显活跃或极度活跃,原始细胞等于或大于全部骨髓有核细胞的30%。正常造血细胞严重受抑制,正常幼红细胞及巨核细胞减少。白血病性原始细胞形态有异常改变。

3.细胞化学染色

4.免疫学检查

  

诊断

临床有发热、感染、出血、贫血等症状,体检有淋巴结、肝脾肿大及胸骨压痛,外周血片有原始细胞,骨髓细胞形态学及细胞化学染色显示其某一系列原始细胞≥30%即可诊断。诊断成立后应进一步分型。

治疗

1.化学治疗

急性白血病的化疗可分诱导缓解和缓解后治疗两个阶段。诱导缓解的目的是要迅速消灭尽量多的白血病细胞,使骨髓的造血功能恢复正常,达到完全缓解的标准,化疗为主要治疗方法。缓解后仍需继续巩固和强化治疗。

(1)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①诱导缓解治疗:由长春新碱及泼尼松组成的VP方案是急淋诱导缓解的基本方案;②缓解后治疗:强化巩固、维持治疗及防治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未行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者,巩固维持治疗一般需要3年。一般应用左旋门冬酰胺酶、甲氨蝶呤等。

(2)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 ①诱导缓解治疗:常用DA(3+7)方案、HOAP方案、HA方案等;②缓解后治疗:其特点为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发生率低;一般维持治疗2~3年时间。

2.支持治疗

(1)防治感染。

(2)纠正贫血:严重贫血输用浓集红细胞。

(3)控制出血:输注浓集血小板悬液是控制出血的有效措施。

(4)防治尿酸性肾病。

(5)加强营养,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3.造血干细胞移植包括自身骨髓移植及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

例题:

1.有关铁的描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食物中的铁以三价羟化高铁为主

  B.粘膜吸收的铁为二价铁

  C.体内铁蛋白中的铁是三价铁

  D.转铁蛋白结合的铁是三价铁

  E.血红蛋白的铁是三价铁

2.缺铁型贫血病人的下列哪项检查结果不正确

  A.TF升高

  B.TFR升高

  C.TS升高

  D.FEP升高

  E.锌卟啉升高

3.有关国内HD的描述,哪项不正确

  A.HD仅占全部淋巴瘤的8%~11%

  B.淋巴细胞耗竭型最常见

  C.淋巴细胞为主型较为少见

  D.淋巴细胞为主型较易向其他各型转化

  E.结节硬化型不易转化

参考答案

1.答案:E   2.答案:C   3.答案:B 

识别







































皮肤科白癜风杂志编委
北京什么医院看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
http://www.tqspo.com/jbjc/11274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