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大雪不太冷但最好记住这三句话,
2018-6-7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今天是二十四节气中的“大雪”。12月7日0时41分,大雪节气到来,意味着冷空气越来越活跃,天气更冷,降雪的可能性更大,这时国内大部分地区的最低温度都降到0℃或以下,而大雪过后,各地降水量将进一步减少……
说到“大雪”,你们的印象是不是都是这样的?或者是这样的?
然而在四季如春的广州,“大雪”是这样的……
别说大雪了,看看外面的艳阳天,连降温的“降”字都名不副实呢……
为什么广州的二十四节气如此不按牌理出牌?感兴趣的童鞋可以温习一下这篇文章:大雪不见雪,二十四节气在广州不靠谱?知道真相的你不得不服!
虽然天气变幻莫测,但入冬后,养生也要顺应自然规律。《三礼义宗》记载:“大雪为节者,行于小雪为大雪。时雪转甚,故以大雪名节。”大雪气节过后,天气会变得更冷,此时需要暖身,食膳进补正当时。所以从中医养生的角度出发,大雪节气正是进补调的大好时机。
大雪时节养生,记住这三句话藏重点保护呼吸道大雪节气的特点是干燥,空气湿度很低。冬季干燥,呼吸道成了最易发病的“重灾区”。
不想那么干燥,可以用加湿器增加室内湿度,多喝水以保持呼吸道的湿润。一般来说,冬天室内的湿度在30%至60%之间是比较合适的“度”。这样的湿度下,人体总体感觉良好。同时还应适当运动,增强身体抵抗力。
运动方面,由于大雪节气万物潜藏,运动养生同样要顺应自然规律,不宜做过于剧烈的活动,而应在“藏”字上下一下功夫。比如每天在阳光好的时候做做舒展运动(上午9-10点钟或下午2-3点钟)。
穿大雪养生要保暖大雪时节,最重要的养生即是保暖,身体暖暖的,气血才会顺畅,才可避免许多疾病的发生。
保暖强调的是头和脚。从现代医学角度来看,头部的血管密集,耗氧量大,热量散发也多,研究发现静止状态不戴帽子的人,在环境气温为15℃时,从头部散失的热量占人体总热量的30%。从中医角度来说,头为“诸阳之汇”,也是应该重点做好保暖的部位。尤其是有心脑血管基础病的人,头部保暖更加重要,对预防脑卒中等很有帮助。
而俗话说“寒从脚下起”,脚离心脏最远,血液供应慢而少,皮下脂肪较薄,保暖性很差,一旦受寒,会反射性地引起呼吸道黏膜毛细血管收缩,降低抗病能力,导致呼吸道感染,因此在寒冷的大雪时节,脚部保暖也应加强。
补食补要吃大白菜冬季应以进补为主,不过由于如今大家的饮食水平都比较高,饮食上更应养宜适度、养勿过偏。大白菜是大雪节气的时令菜,如今人们选择多了,但大白菜却是养生的最好时蔬。大白菜里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能很好地养护我们干燥的皮肤,而且大白菜还含有丰富的粗纤维,对于冬季润肠通便非常有好处。
“冬吃萝卜夏吃姜”也是很好的选择,冬季人们运动较少,气血运行不畅,而萝卜恰有行气的作用。
此外,大雪时节还应多吃些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如胡萝卜、南瓜、鸡蛋、牛奶、豆制品等。以预防口角炎、唇炎、舌炎等疾病的发生。
冬季食补需要注意这些1不是人人都适合牛羊肉进入冬季,讲究食疗的广州人纷纷开始进补行动,牛羊肉此时成了广州人餐桌上的美味,但中医专家指出,温热的牛羊肉未必人人适合。阴虚的人吃了羊肉、牛肉很可能会出现上火、烦躁、喉咙痛的情况,甚至晚上失眠睡不着觉。同样,牛、羊肉也不适合阳热体质者,他们温热进补反而会出现身体不适。阴虚阳热者有何特征?
通常表现为口干、大便干结、怕冷怕热,睡觉不好;
而阳热者则表现为长痘、经常几天不排便,火气大。
这两种体质的人群进补时应以清淡为宜。
而对于一般人群,特别是30岁以上女性,月经后吃点生姜、羊肉、当归汤是很好的调理佳品。
2高血压病人用“参”需谨慎对于一些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的中老年人而言,进补则要走出贪贵的误区。很多高血压人群认为高丽参贵,大补,但吃了搞不好却要爆血管。
高血压人群大多阴虚阳讥、热,要慎用参、芪这类药材,它们往往会令血压更高,特别是高丽参要慎用。西洋参会因各人体质不同而反应不一,食用后若有不适则需停止。
医生建议,冬季天气干燥,可选些胶质含量较高的食物进补,富含胶质食材大都平和,适合各种体质者。这些高胶质含量的食物有鱼胶、猪蹄筋、猪皮、阿胶等,这些食材可滋阴美容,而且不必担心食用后会令胆固醇升高,影响血压。
来源:中国天气网、健康时报、广州中医药大学一附院广州参考·广州日报编辑沈亦霖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