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肝郁了爱发脾气,如何疏通肝经一篇告诉

2021-8-6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彭洋讲白癜风 https://m-mip.39.net/zl/mipso_9192509.html
肝是人体最大的消化腺,也是人体最重要解毒器官。

常言道:肝好一切都好!肝不好,未老先倒!

现代生活压力大、负面情绪多,很容易肝气郁结。

加之,空气质量变差,熬夜、喝酒等恶习,让我们的肝脏长期超负荷运转,肝功能也变得越来越差。

肝病平时没有特别明显的表现,那么如何知道自己的肝好不好呢?

大家不妨参考下面症状进行自查:

01

容易乏力,经常感到疲惫,犯困;

02

食欲下降、没有食欲,看见油腻的食物犯恶心;

03

维生素代谢异常,导致皮肤粗糙、舌炎、夜盲症等;

04

胆色素代谢异常,导致皮肤、眼睛容易变黄,甚至黄疸;

05

肝功能不好时,凝血因子合成会受到影响,容易牙龈出血、鼻出血;

06

酒量突然下降,甚至沾酒即醉;

07

体重骤降,日渐消瘦;

08

男性出现乳腺发育,胡须减少;女性出现月经失调;

09

皮肤动脉血管扩张导致出现蜘蛛痣、肝掌。

如果肝病不进行有效的干预治疗,很可能会发展成肝癌。据世界卫生组织报道,中国的新发肝癌和死亡病例占世界的一半以上,是我国致死率第二高的癌症1。和肝病一样,肝癌在早期也不疼不痒。由于肝脏上没有痛感神经,所以肝癌早期一般没有特异性的症状,生活中也就容易忽略。当出现肝区疼痛、腹胀、乏力、黄疸等不适症状时,多已是中晚期,80%的患者已无法接受手术治疗2。在所有癌症中,肝癌的致病因素相对明确,其中病毒性肝炎是最重要的原因。但遗憾的是,很多人患有病毒性肝炎却不自知,往往是诊断为肝癌后才发现病史。据估算,我国的乙肝病毒携带者总人数约1.2亿,乙肝患者达3千万3。这样庞大的高危人群基数,就好比肝癌有了巨大的“后备军”。如果想远离肝癌,就一定要当心潜伏在身边的致癌因素。《美国医学会杂志·肿瘤学》上的一篇肝癌综述报告,对肝癌的危险因素进行了梳理,排在第一位的是肝炎等病毒感染,其后则是酗酒等行为因素,过度肥胖等代谢因素,以及黄曲霉毒素暴露。

感染乙肝病毒人群如果不积极进行抗病毒治疗,有很大的风险转变为肝硬化,甚至形成肝癌。

但大家也不要恐惧乙肝,乙肝虽是传染性疾病,但一般日常生活中的握手、拥抱、工作、吃饭都不会传染,其传播途径主要有血液传播、母婴传播及性传播。

乙肝患者应及时遵医嘱治疗,并定期进行肝癌筛查。

黄曲霉毒素的毒性是砒霜的68倍,氰化钾的10倍,主要容易引起肝损伤、肝硬化、肝坏死,诱发肝癌4。

黄曲霉毒素容易存在于霉变的花生、玉米、大豆和瓜子中,所以不吃霉变食物,也是对肝脏的保护。

酗酒与肝癌的关系密切,这在全球都能找到数据支持:

·美国波士顿的肝癌患者,45%以上有酒瘾;

·丹麦研究发现,哥本哈根的肝癌患者中,一半以上有酒瘾;

·英国对肝癌的研究发现,30%酒精性肝硬化患者会得肝癌。

专家预测,随着病毒性肝炎和黄曲霉毒素影响的减弱,因浓厚“酒文化”催生的酒精摄入增加,很可能会在肝癌形成中占据越来越大的比重。

酒精先经肝脏代谢为乙醛,之后变为乙酸,最后成为二氧化碳和水排出体外。

在这个代谢过程中,乙醛对肝脏伤害最大,它会导致转氨酶升高、肝细胞受损,并且是不可逆的受损,最终演变为肝硬化、肝癌。

油脂多、油腻、高热等食物,容易导致肝脏类脂肪增多,出现脂肪肝、肝细胞受损。

根据《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防治指南(年最新版)》,我国普通成人B超诊断的脂肪肝患病率10年期间从15%上升到31%以上。

脂肪肝正在取代病毒性肝炎,成为我国居民的第一大肝脏疾病。

熬夜可能会减少肝脏血液流量,对于已患有肝病的人来说,阻碍受损干细胞的修复。

另外,经常熬夜的人群,肾上腺素分泌量比常人高,影响肝脏、肾脏功能发挥。

生气时,人体会产生毒素,对神经系统、血液和肝细胞均有损伤。

同时,生气与乳腺增生、月经不调、子宫肌瘤、色斑、胃痛、高血压等疾病有关。

烟草中含有的尼古丁、重金属、一氧化碳均对肝脏的有害,增加肝脏负担,影响肝脏血液循环。

想要远离肝癌?我们要做好以下几点预防工作:

01

接种疫苗

有研究显示,全民性乙型肝炎疫苗接种,可在10年后有效地把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携带率由10%降低至1.3%。并在16年后使肝癌发病率明显降低5。

02

戒烟戒酒

长期每天饮用50~70克酒精的人群就是肝癌的高危人群。如果每天饮酒折合成酒精大于80克,且持续时间超过10年,肝癌发生的风险会激增5倍6。如果能去除饮酒这一诱因,原发性肝癌的发病率可减少约1/。而戒烟不仅能直接避开多种致癌物的侵袭,还能改善机体免疫力,减少代谢性疾病的发生,预防脂肪肝,远离肝癌。

03

不滥用药物

一些抗生素、止痛药、避孕药、降糖降脂药、感冒药以及部分中草药,都可能损伤肝功能。服药要遵医嘱,尽量避免联合用药。服用多种药物容易产生药物相互作用,影响肝脏代谢药物的能力。不要迷信偏方和广告上的所谓“保肝药”、“提高免疫药物”、“营养药”等,切忌滥用。

04

把好“入口关”

不吃霉变的稻米、玉米、花生等食物,保证饮用水安全卫生;炎热潮湿的南方地区居民要合理储存谷物和植物油,防止发霉;日常少吃油炸食品,避免摄入过多高脂、高盐、高油食物。

05

定期体检

根据《肝细胞癌癌前病变的诊断和治疗多学科专家共识(版)》,肝癌高风险人群包括:慢性乙型、丙型肝炎患者及病毒携带者,40岁以上男性或50岁以上女性,有长期酗酒和糖尿病者,有肝硬化者,有肝癌家族史者。上述高危人群除了在生活习惯方面需要防范,同时还要进行必要的体检:每半年做一次肝脏定期筛查,主要项目包括B超、肝功能和肿瘤标志物血清甲胎蛋白(AFP)检测、cfDNA液体活检肝癌超早期筛查,可有效排查早期肝癌。

体检提示

肝癌的诊断尤其是微小肝癌,主要还是依靠影像学和甲胎蛋白(AFP)的综合检查。

有人体检后拿到AFP阳性报告,就心生恐慌,以为自己得了肝癌。其实,甲胎蛋白(AFP)的敏感度仅为66.3%,特异性80.6%8。

某些生殖系统肿瘤、女性怀孕期,以及一些慢性活动性肝炎等也可能出现甲胎蛋白升高的表现。

而基于cfDNA液体活检的肝癌超早期筛查是一种新型的肝癌超早期筛查手段。

《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年版)》指出,由肿瘤释放至外周血的特异性突变DNA片段能够反映肿瘤的基因组信息,可用于肝癌早期诊断、监测肿瘤进展及对治疗反应等方面。

在肝癌早期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均优于血清AFP。

对于有肝炎病史、酗酒史、非酒精性脂肪肝病史等肝癌高危人群,最好每隔3~6个月进行一次筛查,非高危人群也应每年进行一次筛查。

惠好送送健康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
http://www.tqspo.com/jbby/11672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