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接触性舌炎:主要是ⅳ型变态反应引起

2015-1-27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3.并发感染者需加用抗生素

变态反应性舌炎是指过敏体质的机体通过接触、口服或注射等不同途径接触变应原后所产生的口腔粘膜变态反应性炎症主要由ⅰ型(速发型)和ⅳ型(迟发型)变态反应所致

临床表现

(一)药物过敏性舌炎(药物性舌炎):属ⅰ型变态反应,也可能是混合型致敏药物多由磺胺类、解热止痛剂(水杨酸类、氨基比林等)、抗生素、巴比妥类等引起患者用药后有一定潜伏期,潜伏期可长可短,可在24h内发病,甚至几分钟发病主要病损为红斑、水肿和大小不等的水疱,水疱破裂形成糜烂或溃疡面,自觉胀痛有的患者病损仅出现在口腔,有的患者生殖器出现红斑、水疱和糜烂面,眼有结合膜炎,皮肤有小红斑、丘疹和水疱,重者可发生剥脱性皮炎或表皮坏死松解症

另一种药物过敏表现为固定性药疹,每次发病多在同一部位,惯发于皮肤粘膜交界处如口周及四肢,表现为水肿性红斑,中央可起大疱、愈后留有色素沉着局部有灼热痒感

(二)接触性舌炎:主要是ⅳ型变态反应引起,常见致敏物质有甲基丙烯酸甲酯,自凝丙烯酸酯、银汞合金、唇膏、泡泡糖等在接触致敏物质半天甚至24h以上,再接触过敏原即可发生反应,接触部位粘膜发红、水肿、在红斑上中发生水疱,糜烂或溃疡、自觉灼痛临床上用银汞合金作充填术后可见在接触的粘膜上出现类似扁平苔藓病损,去除银汞充填物改用树脂充填,则病损可消退

变态反应性舌炎可根据用药名、发作史和临床表现来诊断,此外尚可将可疑致敏物质固定于患者前臂屈侧皮肤上作斑贴试验,于48或72h观察反应有助于诊断

治疗

(一)停用致敏药物

(二)全身治疗

1.口服抗组织胺药物,如扑而敏、盐酸笨海拉明、噻根啶、息斯敏等和大量维生素c及复合维生素b;或用105葡萄糖酸钙加抗环血酸缓慢静注

2.病情较重者可给予皮质激素,如氢化可的松或地塞米松静滴,待病情好转后改用强的松或地塞米松口服;输液可促进致敏药物排泄,有益于患者康复

(三)局部治疗:主要应用消炎制剂,如1%普鲁卡因液饭前含漱,局部贴各种消炎药膜,敷中药溃疡散等

转载请注明:
http://www.tqspo.com/jbby/35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