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聊问答肿瘤病人贫血怎么办

2020-10-13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治白癫疯多少钱 https://m-mip.39.net/news/mipso_6273005.html

昨天,小易收到一个病友的提问:化疗后血红蛋白一直偏低,医生告诉他是贫血,想问问小易应对贫血有没有什么好办法?

今天,小易就跟大家一起聊聊肿瘤病人贫血了怎么办这件事。

贫血是指人体外周血红细胞容量减少,低于正常范围下限的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由于红细胞容量测定较复杂,临床上常以血红蛋白(Hb)浓度来代替。

轻度贫血:g/L≤血红蛋白≤g/L;

中度贫血:80g/L≤血红蛋白≤99g/L;

重度贫血:血红蛋白80g/L。

贫血对肿瘤患者预后和生存期有直接的影响,处理好癌症贫血、保持血红蛋白较高水平,特别是对于治疗期间的患者非常重要。

那么,我们从下面几点来解答这个疑问。

肿瘤病人为啥会贫血?

肿瘤本身及治疗都会造成患者贫血,导致肿瘤贫血的原因很多,如肿瘤合并出血、溶血、遗传性疾病、肾功能不全、营养缺乏(缺铁、叶酸或维生素B12缺乏)、慢性病等,常为综合因素所致。

肿瘤治疗前,导致贫血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

1.慢性病性贫血

由于肿瘤患者免疫功能紊乱,导致体内的一些与合成血红蛋白相关的元素如铁元素等不能被充分利用,或者导致内源性促红细胞生成素(EPO)相对不足,从而造成贫血。

2.肿瘤自身症状

一些肿瘤自身症状即表现为血丢失,如胃肠消化道肿瘤发病时所表现出的呕血和便血,淋巴瘤病人还易出现溶血性贫血。

3.肿瘤细胞侵犯到骨髓

肿瘤细胞可侵犯到身体各个器官,如果转移到骨髓,抑制了骨髓正常的造血细胞,病人也易贫血。

4.治疗造成的贫血

肿瘤患者治疗后,因化疗、放疗、手术等治疗手段的运用,患者易出现因治疗而产生的贫血现象。

化疗药物在杀死肿瘤细胞的同时,对正常的造血干细胞也有杀伤力,会导致一些人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的减少。

消化系统肿瘤病人(胃癌或肠癌等)因胃肠手术治疗后,导致铁、叶酸或者VitB12等营养物质吸收障碍,也可表现为贫血。

如何判断自己贫血了?

1.体格检查

生命体征:确认患者有无体位性低血压。观察患者从卧位转为直立位1分钟后,是否收缩压下降10mmHg和(或)心率增加20次/分。体位性改变提示有急性失血或症状性贫血的存在;

皮肤:毛细血管扩张、肝掌和黄疸可提示肝脏疾病,出血表现和全血细胞减少提示造血系统恶性肿瘤;

特征性表现:舌炎通常见于铁和维生素A缺乏;

腹部:检查有无肝脾肿大。肝硬化,肝脾肿大患者,会出现全血细胞减少;

粪便潜血试验:是否存在急性或慢性胃肠道失血。

2.实验室检查

外周血涂片:观察外周血片至关重要,注意红细胞的大小和形态。有核红细胞、网织红细胞、破碎红细胞、镰状细胞、靶形红细胞有助于诊断。检查白细胞形态是否有中性粒细胞分叶过多或未成熟的幼稚细胞;

网织红细胞计数:为观察完外周血片后最重要的实验室检查。网织红细胞计数增加提示对贫血的适当反应或因为失血或溶血而致红细胞寿命缩短。而网织红细胞计数减少则提示由于营养缺乏、免疫抑制、骨髓纤维化或骨髓抑制;

铁、总铁结合力(TIBC)或转铁蛋白测定:通常,如果患者为小细胞贫血时要测定铁蛋白水平。这将有助于缺铁性贫血的诊断;

维生素B12和叶酸:在输血前对所有怀疑为维生素B12和叶酸缺乏的患者都要测定其水平。如果叶酸缺乏是继发于营养不良,在1~2次均衡饮食后血清叶酸水平可以转为正常。如果患者进食后仍有叶酸缺乏,则需要考虑检查红细胞内的叶酸水平。

3.病理学评估

除非有非常直接或明确的贫血病因,否则所有贫血的患者都有行骨髓穿刺和活检的指征。即使是怀疑缺铁性贫血的患者,骨髓铁贮存减少也支持缺铁的诊断。

贫血了怎么办?

1.失血量大或血流动力学不稳定者:需紧急输血。如果患者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或有心绞痛,需紧急输血;有急性大量出血时应保证患者入液量充足,应迅速恢复血容量并输红细胞纠正贫血。

2.无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或其他并发症的贫血:如果患者不存在血流动力学的异常,则按常规进行检查。如果患者病史不清楚,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的结果又模棱两可,无明显的潜在性感染、恶性肿瘤或炎症性疾病依据,则有骨髓活检的指征。

缺铁性贫血:肿瘤患者常会发生缺铁性贫血,通常是由于慢性失血、食物中铁摄入不足、铁吸收不良等原因。大多数患者可以耐受口服铁剂,如硫酸亚铁mg每天两餐间三次服用。在全血细胞计数正常后,铁剂仍需继续治疗3~6个月以补足体内的贮存铁。为增加对铁剂的耐受性,可从每天1次逐渐增加为2到3次;

叶酸缺乏:常见病因有摄入不足(慢性酗酒)、吸收不良或需求增加,这种情况需每天补充叶酸1mg。

维生素B12缺乏:最常见于吸收障碍,摄入不足比较少见,其最主要的病因是自身免疫性因素导致内因子产生不足,如胃切除或回肠切除。

溶血性贫血:在网织红细胞升高而无明显失血时,要考虑红细胞破坏的可能。免疫介导的溶血(如有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非霍奇金淋巴瘤或有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病史)可通过Coombs试验来诊断。Coombs试验阴性时,要考虑其他溶血的途径,如化学或物理因素(使用砷剂后)、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等;

3.肿瘤进展相关性贫血:最常见的是恶性肿瘤的进展期,出现的贫血。排除上述原因,或者上述治疗方法无效,考虑肿瘤相关性贫血,基本处理方法如下:

治疗恶性肿瘤。贫血与治疗无关,考虑与恶性肿瘤进展慢性消耗所致,有效控制肿瘤,阻止其进展,可改善贫血状态;

促红细胞生成素。促红细胞生成素注射一般耐受性良好,对改善恶性贫血疗效可靠。一些不常见的副作用包括:高血压(血压升高),缺铁,偶尔轻微过敏,水肿,和偶尔加重腹泻。

肿瘤患者平时要

转载请注明:
http://www.tqspo.com/jbjc/11523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