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种胃病不及时治疗容易发展成胃癌,一定要

2020-10-15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常见的四种胃部疾病,如果不及时治疗就可能发展成胃癌。到底是哪四种胃病呢?

慢性胃炎

慢性胃炎系指不同病因引起的各种慢性胃黏膜炎性病变,是一种常见病,其发病率在各种胃病中居首位。

胃主要和消化相关,会分泌胃酸,胃酸不会腐蚀自己的胃是因为有胃黏膜屏障保护,胃黏膜屏障损伤后就会导致胃壁损伤,造成胃炎。在胃早期的慢性炎症过程中,人体组织有自动修复功能,反复的修复损伤有可能导致肿瘤的发生。

大多数病人常无症状或有程度不同的消化不良症状如上腹隐痛、食欲减退、餐后饱胀、反酸等。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可有贫血、消瘦、舌炎、腹泻等。

一旦体检发现慢性胃炎,一定要阻止导致慢性胃炎发生的因素,如幽门螺杆菌感染、病毒或刺激性物质等,阻断向癌发展的道路。

胃腺瘤、胃息肉

胃息肉是指胃黏膜表面长出的突起状乳头状组织,较小时常无明显症状,一般都是在胃肠钡餐造影、胃镜检查或其他原因手术时偶然发现。“息肉”这一名称通常只表示肉眼所观察到的隆起物。

胃腺瘤、胃息肉是长出来的“疙瘩”,切掉后,并不能彻底杜绝,有再长,甚至癌变的可能性。

有症状时常表现为上腹隐痛、腹胀、不适,少数可出现恶心、呕吐。合并糜烂或溃疡者可有上消化道出血,多表现为粪潜血试验阳性或黑便,呕血较少见。

如果我们在胃里发现腺瘤的话,一定要积极治疗,定期复查。

幽门螺旋杆菌

幽门螺旋杆菌一般附着在胃黏膜上,并不是所有的幽门螺旋杆菌对人都造成危害,毒性比较强的类型会致病。幽门螺旋杆菌会传染,口、粪便等都是传染途径。

分餐制是最好的,但在中国传统饮食习惯,基本都是大家一起吃,所以治疗幽门螺旋杆菌,除了本人,家里成员最好也进行检查。

幽门螺旋杆菌的当次是能够彻底清除的,但是生活习惯方面没有做好的话,可能再次感染,当然,这和个人免疫力也有一定关系。

胃切除

切掉了部分胃之后,剩下的胃也有可能发展成胃炎甚至是胃癌。

在六七十年代甚至更早,消化道溃疡的人特别多,当时理论认为,把分泌胃酸的一部分胃要进行胃的大部分切除,再把十二指肠和剩下的胃进行吻合。把出血的地方和分泌胃酸的地方全部切除是当时在全世界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主流办法,但是,在胃切除以后10—20年后,剩下的胃发生胃癌的机会很高,出现“残胃癌”。

做过胃的手术,特别是在过去做过消化性溃疡切除这样的手术的人要特别注意复查胃。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
http://www.tqspo.com/jbjc/11527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