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小儿晚上不睡觉
2021-6-24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北京中科癜风医院好嘛 http://baidianfeng.39.net/a_zczz/150607/4635657.html
睡眼惺忪,撩袍哺乳......相信很多宝妈都有类似的经历吧!自己刚刚入眠,孩子就哭闹,于是就......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想过,宝宝夜里不睡觉,可能与我们有关!研究发现,宝宝夜里不睡觉?一般都是这5个原因!
1
积食
中医里面说“胃不和,则寝不安”,常见于积食、脾胃虚寒的小儿。因为小儿积食以后,小肚子里积满了没被消化的食物,脾胃也要被迫在休息时间不断的工作,晚上睡觉自然会受到影响。最常见的就是撅着屁股趴着睡,和满床打滚的睡法。
补救措施:
1、清淡饮食,尤其是晚饭。10个月以后的孩子,需要慢慢断掉夜奶。
2、适当运动,睡前可以给孩子摩腹5分钟。
2
白天睡得时间太久了
其实绝大多数宝宝夜里不睡觉的主要原因就是白天的时候,睡眠时间太长了。小儿由于还没有白天和晚上的概念,整天就是睡觉和吃奶。
补救措施:
1、根据小儿年龄,调整每天的睡眠时间,避免让小儿下午睡太久太晚。
2、平时培养定点睡眠的习惯,这件事会让你以后省很多时间和精力!
3、白天适当让小儿运动,消耗一定体力睡得会更好,也更容易困。
3
宝宝身体上不舒服了
宝宝夜里哭闹不睡觉,还有可能是身体上不舒服了。比如出现了胀气、肠绞痛、肠套叠等。在婴幼儿期,宝宝的消化系统发育还未成熟,食物容易聚积在宝宝的胃里,导致宝宝出现胀气的问题,所以,应尽量避免让宝宝进食容易引起胀气的食物。
如果宝宝经常在傍晚4-6点或半夜12-2点的时候狂哭,则可能是宝宝肠痉挛了。肠痉挛又叫肠绞痛,是常见的幼儿急腹症之一,而且多半发生在夜间。有时候小儿突然肚子疼或腹胀,但过几分钟又跟没事人儿一样,多半就是肠痉挛惹的祸。典型症状是,突然哭闹、面色发白、身体蜷缩或是四肢会乱动,一般几分钟或十几分钟后会自行缓解。
肠绞痛通常发生在满月到4个月的宝宝身上,一般在宝宝5-6个月后,就会自然消失。当然,如果宝宝哭闹不止,且伴随呕吐、腹痛、腹胀等问题,那么建议您及时带宝宝就医。
补救措施:
1、母乳喂养的小儿,要注意喂奶姿势,避免吞进大量空气;喝奶粉的小儿,冲泡时要注意方法,避免奶粉中有大量气体。
2、每次喂完奶,要注意给小儿拍嗝,而且尽量不要奶睡。
3、中医认为,肠痉挛的根源是寒气过重导致津血凝滞,凝则不通,不通则痛。所以日常应该多注重养护阳气,调理脾胃。
4
环境因素
环境因素包括温度、声音、舒适度。太冷太热太吵、衣服穿得不舒服等,这都属于外在因素影响睡眠。
室内空气环境不好也会引起宝宝睡眠不安,所以要保持室内清洁,注意不要让蚊虫叮咬到宝宝,宝宝只要被咬到,身上就会痕痒,也会引起宝宝睡眠不安.
给人或事吓到了,现在有很多小孩胆子比较小,我们看似不经意的人或事都可能把我们的宝宝吓到,引致宝宝晚上大哭大闹,
现在有少部分的家长还是给宝宝用尿布,小孩一旦尿湿了尿布,就会以哭来让父母换,所以晚上建议使用纸尿片,让宝宝一觉到天亮~
家长总怕小儿着凉,给穿的多被子盖得多,如果室温较高,宝宝自身散热能力差,会感到热而醒来。
补救措施:
1.保持室内空气环境良好,经常通风,注意蚊虫。
2.给小儿一个舒适的室内温度和湿度,22-24度是最合适的。湿度控制在60%-70%。
3.小儿的新陈代谢快,比成人怕热,衣服包被过多会造成小儿的烦躁,哭闹,不睡觉。
4.尽量不要抱宝宝到混杂的地方去,晚上不要给生人抱.如果小孩晚上一直哭闹不停的话,就用一些会发出声响的东西分散宝宝的注意力,轻声安抚,让其入睡~!
5
缺乏安全感
有些宝宝本就十分缺乏安全感,在晚上的睡眠会很轻,当他醒过来的时候你不在他的身边,他就会感觉到害怕,甚至哭闹。
补救措施:
家长们在白天的时候多陪陪宝宝,让宝宝意识到你是爱着他的。只要给予宝宝充足的关爱,晚上睡眠的情况就会改善很多。
小儿推拿是我院年下半年新增特色科室。小儿推拿是以中医辨证理论为基础,通过穴位点按推拿、调节脏腑、疏通经络、调和气血、平衡阴阳的方式来改善宝宝体质、提高机体免疫力和促进儿童生长发育的一门中医外疗法。
小儿推拿是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指导,以推拿手法为主要手段以预防儿科疾病及其和保健为目的的方法称之为小儿按摩法属中医外治法的范畴。它无毒副作用、无痛苦、效果好、费用低。对新生的疾病、小儿内、外、伤科、神经科及局部感染等疾病均可采用按摩手法治疗。
小儿推拿适应对象:
出生(新生儿)至十四周岁以下的儿童。
小儿推拿主要以下疾病:
呼吸系统:
感冒咳嗽、发烧、支气管炎、肺炎、哮喘、鼻炎、鼻窦炎、鼻出血、扁桃体炎、慢性支气管炎、慢性扁桃体炎等。
消化系统:
疳积(积滞、奶痨、奶积、食积)、肠炎、舌炎、吐奶、溢乳、打嗝、鹅口疮、口腔炎、厌食、呕吐、腹泻、便泌、肠痉挛、流涎(流口水)、腹痛、腹胀等。
其它类:
磨牙、遗尿、尿频、夜惊、惊吓、斜颈、脑瘫、面瘫、多动综合症、哭闹、疝气、脐疝、湿疹、荨麻疹、风疹、脊柱侧弯、生长发育迟缓、睡眠不好等。
保健类:
益智、助长、增强免疫功能。
李沧院区公众平台
-
市南院区公众平台
-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