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流口水,不要总是擦擦擦这8大误

2021-7-30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朗迪麻麻黄金配比,钙D双补

本文大概

读完共需

5

分钟

宝宝嘴里的口水不断地嘀嗒,甚至有时如潺潺泉水涌出,脖子总是湿乎乎的一片,面对讨厌的口水,各路妈妈也是各出奇招,发誓一定要消灭口水。

那么在处理宝宝口水的过程中,容易陷入哪些误区呢?

今天朗迪麻麻跟大家分享下

关于宝宝口水的八大误区:

误区一:有了口水马上擦擦擦!

宝宝口水流不停,不仅显得邋遢不好看,更容易引发口水疹。

妈妈们看了真是心疼的不得了,每次一看到宝宝口水流下来就马上拿毛巾去擦掉。

擦,这个动作就错了。

就这么一擦,不仅不仅不能缓解宝宝的症状,摩擦的过程还会加重宝宝皮肤的负担。

因为频繁地擦拭,会使口水流经的皮肤受到进一步的刺激,破坏原有的角质层,减弱皮肤的屏障作用,使皮肤更容易受病菌侵害,从而导致口水疹的发生。

我们都知道宝宝的肌肤是很嫩的哦,虽然只是轻轻地擦,但人家也经不起这么折腾哦!

正确的做法是,拿干净的湿毛巾轻沾宝宝口水流经的部位。

误区二:用湿纸巾沾干口水是最卫生的

湿纸巾通常含有香精、丙二醇等化学成分,虽然看起来干净卫生,但使用它沾干宝宝的口水,可能会对宝宝的肌肤造成刺激、过敏或化学物残留,引发二次伤害。

另外湿纸巾通常使用无纺布为材料,随意丢弃后,不易被分解,容易造成环境污染。

所以说,不管从哪个角度来讲,尽量不要使用湿纸巾沾干宝宝的口水。反而干净的湿毛巾是更安全卫生的选择。

误区三:口水只要轻沾干净就够了!

对于口水的处理,这种观念也是不太科学的。

前面已经提到了,宝宝的肌肤很娇嫩,而口水中含有一定量的消化酶,对皮肤可以有轻微的“腐蚀”哦。

俗话说:水滴石穿。

更何况带有“腐蚀”性的口水呢,所以为了预防口水疹,除了要减少口水的刺激外,还要记得隔离保湿。

如果宝宝下巴的皮肤已经发红了,可以涂点儿凡士林、羊毛脂等润肤霜,做好隔离保湿的工作,这样,宝宝下巴娇嫩的皮肤就不容易再受伤害啦。

误区四:处理完口水,再捏宝宝的脸蛋

当妈妈们处理完宝宝的口水后,看着粉嘟嘟的小脸蛋,忍不住捏一捏。

这种做法也是不可取的,因为宝宝脸蛋的皮肤薄嫩,腮腺发育不完善,揉捏容易导致唾液的分泌量增多,加重流口水的程度和频率!

处理完口水,请妈妈放下手,不要去捏宝宝的脸蛋哦

误区五:流口水是正常现象,不需要特别注意

一般来说,宝宝的口水是生理性口水,也就是说属于正常的生理现象,只需要按照前面的方法正确处理即可。

但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还有一种口水是属于病理性口水,妈妈们心里一定要有这根弦。

如果到了2-3岁牙齿长齐了,口水仍流个不停,就要考虑疾病作祟了。

此时的流口水往往是某种疾病临身的信号,属于病理性流口水。

比如口腔炎(舌炎、牙龈炎、黏膜炎等)与口腔溃疡,产生疼痛感而引起吞咽不良,出现口水横溢的现象。

另外由于脑发育不良,也会导致口水增多而外流。

对于病理性流口水,妈妈们千万不能大意,朗迪麻麻建议今早就医,找准病因后进行针对性治疗是唯一的良策,随着疾病的痊愈,流口水现象可望减轻或停止。

误区六:口水疹等于婴儿湿疹

口水疹的症状跟婴儿湿疹很类似,保湿度如果不足,宝宝的皮肤皆会出现干裂、发痒及红肿现象,还会出现一粒粒的小水泡,抓破之后会流出组织液,恐怕引起细菌感染,所以要分辨宝宝是因为口水疹或湿疹而引起发炎,最大的差异在于发炎部位不同。

引发口水疹的主要部位集中在宝宝容易沾上口水的地方,像嘴巴周围或下巴的发炎情况会最为明显。

婴儿湿疹,俗称奶癣,是一种常见的、由内外因素引起的过敏性皮肤炎症。

皮损为由丘疱疹为主的多形性损害,有渗出倾向,反复发作,急、慢性期重叠交替,伴剧烈瘙痒,病因常难以确定。

提示:一旦怀疑宝宝不幸感染了口水疹,一定要在儿科医生指导下用药,不可乱用抗生素治疗!

误区七:不流口水就不会有口水疹

宝宝流口水处理不当,可能会引起口水疹,在嘴巴周围或下巴呈现出的状况是红红平平的一片。

但值得一提的是,因吸吮奶嘴而不断摩擦嘴边周围的皮肤,也会造成类似发红的症状。

尤其是经常使用奶嘴的宝宝,有些含奶嘴的时间很长,如果妈妈观察宝宝并不常流口水,但嘴边仍出现红红平平的一片,就有可能是长期吸吮奶嘴所引起。

此外念珠菌感染也会引起嘴边红红一片,但不同的是会出现凸起的红色小疹子约5、6颗。念珠菌是霉菌的一种,存在于空气中,因为有的宝宝某些部位的皮肤抵抗力较弱,就容易受到感染引起红疹子。

预防口水疹,除了正确处理口水外,恰当规范宝宝吸吮奶嘴的时间也很重要。

误区八:宝宝用口水吹泡泡是因为玩闹

如果发现新生儿老是用口水吹泡泡,别以为是小宝贝闲着无聊玩口水,一定要看清背后的黑手——吸入性肺炎。

要知道新生宝宝是不会流口水的,所流的口水很可能是误吸的羊水或痰液。

但由于新生儿的气管又短又窄,呈漏斗状,呼气时肺内气体通过狭窄的气管冲出,将羊水或痰液冲向了口腔,从而导致“泡泡”的产生。

一旦发现吹“泡泡”的现象,千万不可大意,麻麻医院,绝不可延误病情,避免窒息等严重后果。朗迪麻麻总结

拿干净的湿毛巾轻沾宝宝口水流经的部位

涂点儿凡士林、羊毛脂等润肤霜,做好隔离保湿的工作

尽量不要去捏宝宝的脸蛋

适当为宝宝剪指甲,防止抓挠感染

(声明:部分资料来源于网络,若侵权联系速删)

欢迎转载分享

朗迪钙(reneed-ky)版权所有朗迪麻麻编辑

留言功能已开通

点击文末“写留言”,即可参与评论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

转载请注明:
http://www.tqspo.com/jbyf/11667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