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缺乏与缺铁性贫血

2017-4-9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铁是人体必需微量元素之一,也是微量元素中最容易缺乏的一种,铁缺乏(iron deficiency,ID)可导致缺铁性贫血(irondeficiencyanemia,IDA),被WHO、UNICEF确定为世界性营养缺乏病之一,亦是我国主要公共营养问题。

  据估计全球约有5亿~10亿人患铁缺乏,其中约2/3为隐性铁缺乏,即使是缺铁性贫血大多数亦为轻度贫血。孕妇是铁缺乏的高发人群,我国中、晚期妊娠的孕妇铁缺乏的患病率在50%左右。近些年来,随着各国经济的发展和卫生状況的改善,患病率虽然逐年有所下降,但仍是一个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

一、铁缺乏的原因

  流行病学研究发现,铁缺乏与以下因素有关:婴幼儿喂养不当,儿童与青少年的偏食和鼻出血,妇女月经量过多,营养不良,蛋白质摄入不足特别是动物蛋白摄入较低,奶制品的饮用方式不当,多次妊娠、哺乳及某些疾病如萎缩性胃炎、慢性腹泻、胃大部切除以及钩虫感染等。

  从营养学角度分析,铁缺乏的主要原因概括为以下几方面:

  (一)食物铁摄入不足

  人体从食物中摄取的铁不能满足机体需要,这与多种原因有关,如经济状况低下使含铁丰富的肉类食品摄入较低;不良的饮食习惯如偏食、挑食,影响了摄入食物的种类,从而限制了含铁丰富的食物摄入等。另外,还有一个原因是膳食铁生物利用率较低,食物中血红蛋白铁吸收率约20~25%,非血红蛋白铁吸收率约3~5%,不超过10%。谷类蔬菜中的植酸盐、草酸盐,茶和咖啡中的酚类化合物,以及摄入过多的膳食纤维均会降低或干扰非血红蛋白铁吸收。

  (二)机体对铁的需要量增加

  当机体对铁的需要量增加,而摄入量未相应增加,能导致机体相对铁缺乏。如处在生长发育期的儿童、育龄女性月经失血和妊娠期、哺乳期妇女。

  (三)某些疾病引起

  萎缩性胃炎、胃酸缺乏或服用过多抗酸药等可影响铁吸收;腹泻或钩虫感染则增加了铁的消耗。

二、临床表现

  (一)常见症状

  疲乏无力、心慌、气短、头晕,严重者出现面色苍白、口唇粘膜和睑结膜苍白、肝轻度肿大等。症状常和贫血的严重程度相关,缺铁引起的贫血性心脏病较易发生左心心力衰竭。

  (二)影响生长发育

  包括身体发育与智力发育。缺铁的幼儿可伴近期和远期神经功能和心理行为障碍,烦躁、易激惹、注意力不集中,学龄儿童学习记忆力降低。

  (三)活动和劳动耐力降低

  细胞内缺铁,影响肌肉组织的糖代谢使乳酸积聚以及肌红蛋白量减少,使骨骼肌氧化代谢受影响。

  (四)机体免疫功能和抗感染能力下降

  特别多见于小儿,表现为淋巴细胞数目减少,免疫功能下降,中性粒细胞杀菌功能受影响,过氧化物酶活性降低,吞噬功能有缺陷。缺铁易发生感染,但也有认为缺铁患者补铁后感染反而增多。成人铁缺乏容易导致疲劳、倦怠、工作效率和学习能力降低、机体处于亚健康状态。

  (五)消化道改变

  严重缺铁性贫血可致粘膜组织变化和组织营养障碍,出现口腔炎、舌炎、舌乳头萎缩。75%缺铁性贫血患者有胃炎表现,而正常人仅29%,可呈浅表性胃炎及不同程度萎缩性胃炎,伴胃酸缺乏。

  (六)皮肤毛发变化

  毛发干枯脱落,指(趾)甲缺乏光泽、变薄、脆而易折断,出现直的条纹状隆起,重者指(趾)甲变平,甚至凹下呈勺状(反甲),是严重缺铁性贫血的特殊表现之一。这种体征现在很少见。

  (七)神经精神系统异常

  尤其是小儿,约1/3患者出现神经痛,周围神经炎,严重者可出现颅内压增高,视乳头水肿,甚至误认为颅内肿瘤。有些铁缺乏患者有异食癖,有嗜食泥土、墙泥、生米等怪癖,而在用铁剂治疗后,这些怪癖的症状可以消失。异食癖不仅是缺铁的特殊表现之一,且又可使食物中铁吸收障碍,加重了缺铁性贫血。

  (八)抗寒能力降低

  可能是由于甲状腺激素代谢异常。

  (九)其他

  缺铁性贫血也可导致月经紊乱,但是月经过多又是缺铁原因,也可以是缺铁的后果,有时很难区别。大约10%患者有轻度脾肿大,机制不详,铁剂治疗后可缩小,但注意排除其他疾病引起的脾肿大。

  吞咽困难或吞咽时有梗塞感亦为缺铁的特殊症状之一。这种症状的发生大概与咽部粘膜萎缩有关,在我国很少见,但在北欧和英国的中年妇女患者中较多见。

三、治疗

  (—)一般治疗

  对重症小儿宜加强护理,预防及治疗各种感染。

  (二)病因治疗

  尽可能查明病因,针对病因治疗。如治疗钩虫病、溃疡病出血、妇女月经过多等。

  (三)铁剂治疗

  硫酸亚铁,疗效好,经济。铁剂应与维生素C同服以增加铁的吸收。

  (四)隐性铁缺乏的早期治疗

  没有出现贫血症状者,如果在筛检中发现,应该及时给予补充铁剂,以免进一步发展为缺铁性贫血。

四、预防

  (一)健康教育

  通过健康教育,指导人们科学、合理的膳食,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是最有效又最经济的预防措施。

  (二)铁强化食品

  近年来有不少国家在高危人群中采用铁强化食品(主要是谷类食品)来预防缺铁的发生。试行的铁强化酱油、铁强化面粉等,都获得了一定的效果。

  (三)铁补充

  对高危人群如婴幼儿、早产儿、孪生儿、妊娠妇女、胃切除者及反复献血者应预防铁缺乏,可使用口服铁剂。

  (四)提高食物铁的利用率

  改进膳食习惯和生活方式,以增加铁的摄入和生物利用率,足量摄入参与红细胞生成的营养素,如维生素A、维生素B2、叶酸、维生素B12等。

  摄入富含铁的食物,主要有动物血、肝脏、鸡胗、牛肾、大豆、黑木耳、芝麻酱、瘦肉、红糖、蛋黄、猪肾、羊肾、干果等。

长按







































那个医院治疗白癜风好
福州治疗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
http://www.tqspo.com/jbzd/10970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