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牙鹅口疮地图舌hellip新生
2020-9-16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新生宝宝口腔状况多,有的是疾病所致,有的是生长发育中的特殊现象。宝爸宝妈要知道如何鉴别和应对哦。不要以为小家伙还没有长牙,就忽略了宝宝的口腔护理。
今天将会汇总一系列小儿口腔常见问题以及科学的应对方法,大家可要认真学习阅读哦。
新生儿日常护理
1
保持卫生
对于母乳喂养的宝宝来说,母乳的妈妈要严格保持乳头的卫生,喂奶前妈妈应用肥皂洗净双手、用清水清洁乳头即可,擦拭乳头的毛巾也应消毒后再使用。
注意:不要随意亲吻宝宝的嘴,否则会将大人口中的致病微生物,如细菌、病毒等,传染给宝宝。宝宝抵抗能力差,很容易因此而引发疾病。
2
不要让宝宝含着奶嘴入睡
宝宝有很强的依赖性,喜欢含着奶嘴入睡。要知道,含着奶嘴入睡一来会影响宝宝口腔卫生,二来对宝妈乳头也不健康,如果宝宝含空奶嘴入睡,还会限制宝宝口腔内正常的唾液分泌,对宝宝日后牙齿的生长造成影响。
马牙
特征:长在牙龈边缘或上腭,像米粒大小的黄白色小球球,有些像刚刚萌出的乳牙,数目不一。一般没有不舒服,有的宝宝因为马牙比较多,可能局部有发痒、发胀的感觉,吃奶时爱咬妈妈的乳头。
应对方法:不需要治疗,大多数马牙会在1个月内自行脱落。一定不要用针挑或用布擦马牙,否则会损伤宝宝的口腔黏膜,引起感染。
鹅口疮
特征:发生在口腔黏膜表面,呈白色小点或小片状,略凸起,面积大小不等,可逐渐融合成大片。鹅口疮有时与宝宝吃奶后口腔里留下的奶块很难区别,妈妈可以用棉签轻轻擦拭一下斑块,如果很容易擦掉就是奶块,不容易擦掉就是鹅口疮。
一般没有明显的痛感,不影响吃奶、睡眠。病情严重时可能有痛感,宝宝会有烦躁不安、不爱吃奶、低烧等现象。
应对方法:制霉菌素是治疗鹅口疮的良药,将1片制霉菌素片溶于10毫升白开水中,或将药片研成粉末与适量鱼肝油调匀,涂擦宝宝的鹅口疮,每4小时涂1次,两三天后就可痊愈。
地图舌
特征:病变部位具有游走性,今天看是这个样子,明天可能就改变了形态和位置,所以这种病又称为良性游走性舌炎。一般没有不舒服,在吃刺激性食物时可能感觉有点儿麻。
应对方法:医院请医生帮助查找病因,然后针对病因进行治疗;如果找不到病因,就不必做特殊治疗,但要注意生活有规律、合理搭配饮食、不挑食偏食。
疱疹性口炎
特征:成簇的小水疱可出现在口腔黏膜的任何部位,以邻近乳磨牙部位的上腭和牙龈边缘最常见。小水疱容易破,形成较大面积的糜烂面。
出现口腔黏膜疱疹之前,宝宝会有发烧、头痛、疲乏不适、肌肉疼痛、淋巴结肿大、没精神、不爱玩儿等表现,妈妈比较容易发现。口腔黏膜的水疱和糜烂、溃疡面有痛感,进食时更严重,所以宝宝表现出流涎、哭闹、拒食。
应对方法:疱疹性口炎是一种自限性疾病,即使不做任何治疗,7-10天也可自然痊愈。对已经添加辅食的宝宝,妈妈不要给他吃过热和有刺激性味道的食物,防止刺激疱疹的糜烂面加重疼痛。
疱疹性咽峡炎
特征:疱疹主要集中在靠近咽喉部位的黏膜,数量从数个至数十个不等,直径2-4毫米,呈灰白色,周围有红晕。疱疹出现一两天后溃破形成黄白色的小溃疡。
应对方法:与疱疹性口炎一样,疱疹性咽峡炎也是自限性疾病,病程在1周左右。病情较重的可以用利巴韦林及清热解毒的中药治疗。患病宝宝要隔离,防止传染给其他人。
口腔溃疡
特征:好发于舌、唇、颊黏膜,溃疡表面为圆形小凹陷,有一层淡黄色的伪膜,周边充血发红。
应对方法:一般1-2周可以自行愈合,溃疡局部可使用冰硼散、锡类散等缓解疼痛,促进口腔黏膜修复。生活调理也很重要,做到膳食均衡、清淡饮食、保持良好作息习惯、放松心情、注意口腔卫生等。
口欲期
特征:哭叫,咬母亲的乳头。主要表现为宝宝爱乱吃乱咬、抓到什么东西都往嘴巴塞。
应对方法:
①适度满足宝宝需求;
②适时的提供副食品或调整的食物硬度;
③足够的亲子陪伴。
宝宝不会说话,不舒服只能用哭来表达,一定要仔细观察孩子的哭声是否正常,如果发现孩子有应该喝奶但不喝的情况,只是一味的哭,就要看孩子是否有了口腔疾病的发生,以免及时护理。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