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前抢分妊娠合并贫血的考点汇总
2021-10-13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1)红细胞计数<3.5×/L。
(2)血红蛋白<g/L。
(3)血细胞比容<0.33。
轻度贫血(~g/L)
中度贫血(70~99g/L)
重度贫血(40~69g/L)
极重度贫血(<40g/L)
MCV—红细胞平均体积——正常值:80~
MCH—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含量——正常值:26~32
MCHC—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正常值:32~35
疾病
MCV
MCH(pg)
MCHC(%)
缺铁性贫血
低
低
低
再障
正常
正常
正常
巨幼细胞性贫血
高
高
-
疾病
特异性检查
骨髓象
缺铁性贫血
①铁减少期:血清铁蛋白<20μg/L;②缺铁性红细胞生成期:血清铁蛋白<20μg/L,转铁蛋白饱和度<15%;③缺铁性贫血期:血红蛋白<g/L。
红系造血呈轻、中度增生活跃,以中晚幼红细胞为主;骨髓铁染色可见细胞内、外铁减少,以细胞外铁减少明显
再障
全血细胞减少骨髓增生减低
增生减低或严重减低有核细胞减少,幼粒细胞、幼红细胞、巨核细胞均减少淋巴细胞相对增多
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血清叶酸值<6.8mmol/L(3ng/ml)红细胞叶酸值<mmol/L(ng/ml)血清Bpmol/L
红细胞系统呈巨幼细胞增生
疾病
共同临床表现
特异临床表现
缺铁性贫血
缺氧——·疲乏、困倦、软弱无力;·皮肤黏膜苍白、毛发干枯;·呼吸加快、心慌气促;·心率加快、心悸;·头晕、眼花、耳鸣、失眠;·消化不良、食欲减退、腹胀腹泻等
烦躁易怒、注意力不集中;异食癖、吞咽困难;勺状甲
再障
进行性贫血、极易感染、严重出血
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多发生于妊娠中晚期,起病急而重;消化道症状:舌炎、舌乳头萎缩、恶心、呕吐周围神经炎(VB12缺乏):手足麻木、针刺、冰冷等感觉异常及行走困难;其它:低热、水肿、脾大、表情淡漠
考前一周,冲刺押题,一次全搞定
圈题-由专家老师根据今年的考试预测编写,2套卷约题
押题-根据历年真题考点编写,3套卷约题
圈题展示
近期学员好评展示
直击重点,有效提分,扫码获取??
不到最后不放松,绝不辜负一年功。
合并缺铁性贫血1.补充铁剂:
首选口服给药——硫酸亚铁0.3g,每日3次;琥珀酸亚铁0.1g,每日3次;10%枸橼酸铁铵10~20ml,每日3次;多糖铁复合物每次mg,每日1~2次。
注意:同时服用维生素C以促进铁的吸收;
妊娠晚期重度贫血或不能口服者——可用右旋糖酐铁(25mg/ml)或山梨醇铁(50mg/ml),小剂量开始,深部肌内注射。
2.输血:
当血红蛋白<70g/L者——建议输血;
血红蛋白在70~g/L之间——根据患者是否手术和心脏功能等因素,决定是否需要输血。
接近预产期或短期内需行剖宫产术者——应少量、多次输红细胞悬液或全血,避免加重心脏负担诱发急性左心衰竭。
3.预防产时及产后并发症:
重度贫血产妇——应配血备用;
积极预防产后出血,处理第三产程——胎儿前肩娩出后给予缩宫素10~20U;胎盘娩出后给予缩宫素20U加于5%GS中静脉滴注,持续至少2小时;
预防感染——严格无菌操作,产时及产后应用抗生素。
1.孕前——积极增加铁的储备;
2.孕期——加强营养,进食含铁丰富的食物;
3.产前检查——检测血常规,及早发现并治疗缺铁性贫血。
合并巨幼红细胞性贫血1、血液系统表现
患者贫血多发生于中晚孕期,起病较急,多为中、重度贫血。表现为乏力、头晕、心悸(心慌)、气短、皮肤与黏膜苍白等。部分患者因同时有白细胞及血小板的减少,因而出现感染或明显的出血倾向。
2、消化系统表现
患者有食欲缺乏、恶心、呕吐、腹泻、腹胀、舌炎(舌头肿胀、麻木、灼烧样疼痛)、舌乳头萎缩(舌表面光滑)等症状。
3、神经系统表现
(1)维生素B12缺乏患者可出现神经系统表现,有时神经系统症状在贫血前即出现。
(2)末梢神经炎常见,可表现为手足麻木、针刺、冰冷等感觉异常。
(3)少数患者可出现锥体束征、共济失调(运动不协调,表现为姿势、步态和构音障碍)及行走困难等。
(4)患者也可出现精神症状,如健忘、易怒、表情淡漠、迟钝、嗜睡等,严重时可有精神失常。
4、疾病对妊娠的影响
(1)轻度贫血影响不大,严重贫血时,可导致贫血性心脏病、妊娠期高血压性疾病、胎盘早剥、早产、产褥感染等发病率明显增多。如发生胎盘早剥,患者可表现为阴道流血、持续腹痛、面色苍白等症状。
(2)叶酸缺乏可导致胎儿神经管缺陷等多种畸形,胎儿生长受限、死胎等的发病率明显增多。
5、其他
部分患者还可有低热、水肿、脾大(仰卧位或侧卧位能摸到脾边缘)、皮肤干燥、毛发干枯、伤口愈合慢、视网膜出血(眼前有黑影、视力下降)、夜尿增多等症状,严重者可出现腹腔积液或多浆膜腔积液。
1、血常规
可了解是否有贫血,并初步确定贫血的种类。患者检查结果可显示为大细胞性贫血,血细胞比容下降,红细胞平均体积(MCV)大于fl,平均血红蛋白含量(MCH)大于32pg,大卵圆形红细胞增多、中性粒细胞核分叶过多,网织红细胞大多减少。约20%的患者同时伴有白细胞和血小板的减少。
2、骨髓细胞学检查
可以反映骨髓造血的活跃程度,有助于明确诊断。患者检查结果显示红细胞系统呈巨幼细胞增多,巨幼细胞系列占骨髓细胞总数的30%~50%,核染色质疏松,可见核分裂。严重者可出现类红血病或类白血病反应,但巨核细胞数量不减少。
3、叶酸和维生素B12的测定
可以确定是叶酸缺乏还是维生素B12缺乏,有助于明确病因。首先测量血清叶酸值,如果血清叶酸值小于6.8mmol/L(3ng/ml),红细胞叶酸值小于nmol/L(ng/ml)提示叶酸缺乏;若叶酸值正常,应测孕妇血清维生素B12,如小于74pmol/L提示维生素B12缺乏。
1.加强孕期营养指导,改变不良饮食习惯,多食新鲜蔬菜、水果、瓜豆类、肉类、动物肝脏及肾脏等食物。
2.于妊娠后半期每日给予叶酸5mg口服,或叶酸10~30mg,每日1次肌注,直至症状消失、贫血纠正。若治疗效果不显著,应检查有无缺铁,可同时补给铁剂。
3.维生素B12μg肌注,每日1次,共2周。以后改为每周2次,直至血红蛋白恢复正常。有神经系统症状者,单独用叶酸有可能使神经系统症状加重,应引起注意。
4.血红蛋白60g/L时,可少量间断输新鲜血或浓缩红细胞。
5.分娩时避免产程延长,预防产后出血,预防感染。
合并再生障碍性贫血1.妊娠期:
1)治疗性人工流产:
妊娠早期 应行人工流产;
妊娠中、晚期 应严密监护下维持妊娠至足月。
2)支持疗法:
休息、营养、间断吸氧、少量、间断、多次输新鲜血,使血红蛋白>60g/L。
3)有明显出血倾向者:
给予糖皮质激素治疗,但易致感染,不宜久用。也可用蛋白合成激素,如羟甲烯龙,有刺激红细胞生成的作用。
2.分娩期:
尽量经阴道分娩——缩短第二产程,可适当助产;防止产伤,防止产道血肿形成。
有剖宫产指征者——可采用手术止血措施,以减少产后出血。
3.产褥期:
继续支持疗法;
加强宫缩,预防产后出血;
抗生素预防感染。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