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医生鱼友都知道老三样,但是很多
2018-5-19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鱼友治疗鱼病时,经常使用换水、升温、加盐这三种常见方法,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老三样,但是在使用中往往存在着一些误区,大部分鱼友也不了解这些方法的治病原理。今天鱼医生就老生常谈,说说老三样的正确用法。
一、换水
养鱼先养水,鱼病了,水质也脱不了干系。换水的目的是为了稀释水中的细菌和毒素,减少其对鱼的危害。相对于升温和下盐来说,换水是对鱼的伤害最小,效果最迅速的方法。很多鱼友再问,我换水了,为什么鱼还是不见好?因为换水是保守治疗,可以用三个字来形容:稳,妥,慢。换水要持续七八次的过程,每天换水,或者隔天换水。换水量在百分之二十-百分之五十,根据自己水质确定每次换水的量。换水要注意进水温度的控制,控制在1度以内比较妥当(提倡加热换水)。
换水建议每周一次,每次换四分之一。大量换水时一般为自来水,如当时修理水管管道等,或当地下大雨可能影响水质的情况先要换水,经过过滤方可使用。另注意换水时鱼缸内温度不要让水温发生3度以上的变化。即定时定量定质定温。
如果鱼的症状是很严重的情况下,根据需要是否需增加每次的换水量或者换水频率和决定是否同时采用下面介绍的二种方法。如果在换水的过程中鱼儿慢慢的好起来,就证明这个措施成功的控制并起到了治疗作用,无需继续采用其他措施。但鱼好起来了也必须坚持到水质每项指标正常为止才能停下来,不能掉以轻心。
如果是遇到水质出了问题,引起鱼的身体出现了需要下药或者动手术的情况,也必须先按上面方法处理好水质之后才能下药或者动手术,下面举一部分的病症让大家参考:
参考
1、水质引起的立鳞2、水质引起的翻鳃3、水质引起的鳞片缺损4、水质引起的细菌感染
5、水质引起的蒙眼6、水质引起的其它病症
二、加温(降温)
升温的真正目的是为了配合鱼的免疫系统,增加鱼的新陈代谢来对抗病菌毒素的入侵,而不是靠升温的那三五度来直接杀菌(少数病症除外)。虽然升温可能造成细菌大量繁殖破坏水质,但是升温更能加强鱼的免疫防御能力,增强鱼的体质来抵抗疾病,对于病中的鱼来说,利大于弊。
如果怀疑鱼是细菌感染,首先应确定是否由水质引起。检查水质各项指标系数,看看是否正常。如果确定是水质了问题引发鱼儿病症的话,先不急下药和升温。应该保持当时的水温,先按上面“换水”手法处理,待水质各项指标正常了再观察鱼儿的状态而决定是否需要加温处理。如果鱼儿此时有所好转,最好多观察一两天,当发现真的需要加温处理这一步的话,加温也不能急,除了特别的病例,最好一天升高1~2度,尽量不要一下子升得太高,而且最高的温度不要超过摄氏33度。因为鱼儿的身体的忍受能力不能超过33度。确实存在因为换水加水太急引起立鳞,发现立鳞以后确定不是水质引起的,马上从当时的温度一下子升温到33度,四个小时后治愈了初期的立鳞。如果水温高的同时水质变化就需作降温处理,降幅也和升温的一样要缓慢操作。下面举一部份的病症作为例子让大家参考:
参考
1、水温引起的立鳞(俗称鱼儿的感冒)2、水温引起的爬缸3、水温引起的蒙眼4、水温引起的白点5、水温引起的肠炎6、水温引起的其它病症
三、加盐
盐是大家在饲养观赏鱼中最常用到的一种“药”,特别是养海水鱼的朋友更离不开盐,我们先对盐作一个简单的介绍。
1普通食用盐:
再制盐、真空制盐、粉洗盐、精制海盐、日晒细盐。这些盐一般不可直接在市场上销售,只可作为加碘盐的“母盐”。
2
医疗药用盐类:
低钠盐:功能是防止血管疾病;加碘盐:功能是防止碘缺乏病;加硒盐:功能是防止克山病,大骨节病等;海群生盐:功能是防止丝虫病;加锌盐:功能是促进生长、提高智力;加氟防龋盐:功能是防止龋齿;甲苯咪唑药盐:功能是防止钩虫、蛔虫、鞭虫等人体寄生虫。
3
营养保健盐类主要分为:
儿童营养盐:功能是补充钙、铁、磷等元素;老年保健盐:功能是防止动脉硬化和冠心病;平衡保健盐:功能是健身、祛病;多元营养盐:功能是预防各种疾病;钙型多元素营养盐:功能是降低和稳定高血压病人的血压;核黄素营养盐:功能是防止口角溃疡、舌炎、角膜炎等。
4
食用调味盐类:
餐桌盐、味精用盐、大虾盐、苔菜盐、白胡椒盐、麻辣盐、泡菜专用盐、孜然盐、沙姜型调味盐、咖哩香型调味盐、辣香型调味盐、低钠调味盐、蘑菇盐和蒜味盐等。我们平时常用的就是海群生盐(海盐、粗盐),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有时也用食盐。盐的作用我们不用多说。
下盐的正确的做法
只有在鱼得病需要治疗的时候下盐才是正确的时机。每次换水都加盐会降低鱼的渗透调节能力,等真正鱼病的时候效果就差了,平时不可为。用盐最好使用粗盐或者水族专用盐,不可使用含添加剂的调味盐,比如加碘盐。盐应事先溶解并粗滤一下再添加,应在1-2天内逐渐的增加盐浓度,以免引起鱼的渗透压震荡。下盐的浓度要达到0.3%-0.5%才能起到调节渗透压的作用,这个浓度对绝大多数鱼是非常安全的。有些鱼,例如有些“软水”鱼类和一些鲶鱼,对氯化钠非常敏感,用盐要小心谨慎。另外,用盐过量会造成过度渗透压,这会进一步导致身体细胞的生理变化,会导致鱼对疾病的抵御能力下降。当盐浓度超过1%时,即使短时间的浸泡也会使鱼类出现不良反应。
以上介绍的三种方法在某些时候某些病症需要同时使用,但按正常的情况下看问题出在哪里,看首先要解决哪方面,有时也会配合其他两项来进行治疗。但必须注意考虑配合使用的另一项会不会导致其他方面的的情况的出现,看看使用的效果和负面影响的的轻重。其实养鱼需要接触的知识也不少,龙鱼出现问题,大部分是你的设备和水质出了问题,所以平时多观察、多学习、多总结。希望今天说的这些对大家有用。
您的支持鼓励是我们继续的动力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点赞分享喔!
水族新联盟——水族行业第一自媒体平台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