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黄清热胶囊临床用药心得
2018-5-19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李长太:现任郑州市中牟青年路办事处自由街卫生所主治医师。从事基层医疗近40年,长期致力于中医药研究,尤其是中医特色技术的研究和推广。倾心研究发明的一次性灌肠器(获得国家专利),解决了直肠滴灌疗法中多项技术难题,精心编纂的《中国直肠滴灌疗法》一书已经出版,成为众多中医药爱好者研究、学习的范本,为中医药特色疗法的全国开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随着人们对用药安全意识的增强,对我们医务人员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通过十多年潜心研究直肠用药,利用中医药辩证施治,开展中医药直肠用药治疗常见病、多发病,也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降低了医疗风险。在品种繁多品质参差的中成药中,选择品质好疗效快、安全性高的产品,一直是我临床重中之重。通过对好医生穿黄清热胶囊的研究,结合我临床特色的用药方法,让我收获很多,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现将心得体会分享给大家,让我们大家共同提高,不到之处,请批评指正。穿黄清热胶囊的特点:
1:安全:纯中药制剂,无不良反应,老少皆宜。
2:吸收快,胶囊剂型,崩解快。
3:超微提取技术,,精度更高,吸收更完全。
4、提取内内酯干浸膏入药,水溶性好,无沉淀,非常适合直肠给药;
5:作用广,不单一杀菌,而且抗病毒效果更好。
6:给药方便,可外用、可口服、可直肠给药、可穴位贴覆等多途径给药。
水痘
水痘又名水泡,是由水痘病毒引起的一种常见的小儿急性发疹性传染病。症见发热,皮肤疱疹,其形椭圆,其色清莹明亮,内无浓浊痘浆,故名水痘。
本病多流行于冬春季节,以一至四岁小儿为最多见,预后良好,病后大多终生不再感染。
本病是由外感风热时邪,内有湿浊蕴郁所致。风热时邪由口鼻而入,蕴于肺脾二经,肺主皮毛,脾主肌肉,肌表受邪,邪伤肺卫,故初起症见发热、恶寒,轻咳等肺卫症状。邪从外泄,发于肌表,故有皮疹可见。疹色红,又有水疱,故不单纯是外感风热,亦为内湿之表现。若病邪深入,则可见气分之证。窜入营血者较为少见。
方一:川琥宁针剂、穿黄清热胶囊、小儿化毒散、莪术油,混合后直肠滴入。
注解:1-5岁针剂各用1支,胶囊2粒;6-10岁针剂各用1支半,胶囊3粒;12岁针剂各用2支,胶囊4粒。此方适用于水痘伴有内热、眼红、大便干结,3-5天为一疗程,一疗程基本治愈。
方二:穿黄清热胶囊、板蓝根注射液、莪术油(伴有发烧者加桑姜注射液),混合后直肠滴入。
注解:1-5岁针剂各用1支,胶囊2粒;6-10岁针剂各用1支半,胶囊3粒;12岁针剂各用2支,胶囊4粒。此方适用于水痘伴有扁桃体肿大、咽红充血,伴有消化不良者加婴儿平1包,3-5天为一疗程,一疗程基本治愈。
水痘、疱疹、手足口病轻度都可使用上方,不宜使用抗生素、激素。以上三类病都是病毒性病,只适合用抗病毒类药物治疗,才能收到理想的效果。
上呼吸道感染
上呼吸道感染(下简称上感)大都(约80~90%)是病毒引起,目前临床应用的抗生素对病毒感染无效,但仍有不少医务人员给病毒性上感患者用很多抗生素。这不但浪费了大量抗生素,并可导致程度不同的药物副作用。另一方面有少数上感确系细菌感染引起,其中溶血性链球菌相对常见,若不及时、彻底治疗可引起免疫反应而发生风湿热、急性肾炎等病症。因此对上感患者判明其病原性质继而给予合理的治疗是很重要的。
疱疹性咽峡炎
疱疹性咽峡炎并不少见,它有特征性的临床表现,病因明确,故予概括介绍。它是一种传染性咽峡炎,主要在夏秋季发病,多见于1~7岁的小儿。呈急性起病,体温可达39.5~40℃,发热持续2~4天。少数小儿因骤起高热而发生高热惊厥。由于咽痛,患者可有流涎、吞咽困难。咽部检查可见咽部充血,在扁桃体、软腭、咽柱等部位有散在灰白色丘疱疹,直径1~2毫米,周围有红晕,2天后红晕扩大,疱疹溃破呈浅黄色溃疡,直径<5毫米。这类疱疹溃疡数目不等,少至2个,多则10余个。疱疹性咽峡炎的疱疹不累及颊粘膜与齿龈,可以与疱疹性口腔炎相鉴别。现已明确本症主要是由柯萨基A病毒引起,病程自限,一般不超过一周,不需用抗生素。
方一:穿黄清热胶囊、炎琥宁针剂(伴有发烧者加柴胡针剂)、莪术油,混合后直肠滴入。
方二:穿黄清热胶囊、桑姜注射液、莪术油(伴有高烧者加清开灵、柴胡针剂),直肠滴入。
方三:穿黄清热胶囊、双黄连针剂(伴咳嗽者加羚羊清肺散),直肠滴入,配合针刺少商穴、耳轮三角放血,复方退热散外贴脚心,多喝开水,禁食生冷、油腻、辛辣等食物。
注解:1-5岁针剂各用1支,胶囊2粒;6-10岁针剂各用1支半,胶囊3粒;12岁针剂各用2支,胶囊4粒。3-5天为一疗程,一疗程基本治愈。
扁桃体炎
以扁桃体红肿为主的咽喉炎症,一般以风热邪毒上扰肺,或胃有瘀热,风邪上扰,邪热瘀毒于喉部,出现发热喉肿疼,浑身发困舌质红。
方一:穿黄清热胶囊、桑姜注射液、莪术油,直肠滴入。伴有咳嗽者加牛黄清肺散。
方二:穿黄清热胶囊、板蓝根针剂(伴高烧者加清开灵针剂,伴有大便秘结者加小儿化毒散)、莪术油,直肠滴入,配合针刺少商穴、耳轮三角放血,复方退热散外贴脚心,多喝开水,禁食生冷、油腻、辛辣等食物。
注解:1-5岁针剂各用1支,胶囊2粒;6-10岁针剂各用1支半,胶囊3粒;12岁针剂各用2支,胶囊4粒。3-5天为一疗程,一疗程基本治愈。
风热感冒
方一:双黄连针剂、穿黄清热胶囊、桑姜针剂、莪术油,直肠滴入。发烧38度以上配合针刺少商、少泽放血,耳轮三角放血,复方退热散外贴脚心,8小时退热贴贴额头,同时大量饮开水,以利退热。
方二:穿黄清热胶囊、清开灵注射液、柴胡、羚羊清肺散、莪术油,直肠滴入。发烧38度以上配合针刺少商、少泽放血,耳轮三角放血,复方退热散外贴脚心,8小时退热贴贴额头,同时大量饮开水,以利退热。
注解:1-5岁针剂各用1支,胶囊2粒;6-10岁针剂各用1支半,胶囊3粒;12岁针剂各用2支,胶囊4粒。3-5天为一疗程,一疗程基本治愈。
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中医认为是风温邪毒从口鼻而入,瘀阻少阳经络,瘀结足少阳经,结耳而行,故表现耳下肿大。
方一:穿黄清热胶囊、板蓝根针剂,便秘者加小儿化毒散1包,莪术油,直肠滴入。配合耳轮三角放血有利于消肿。
方二:穿黄清热胶囊、炎琥宁针剂、柴胡、莪术油直肠滴入。用于腮腺肿大伴有发烧者,1-5岁用量。如伴有高烧、呕吐,医院治疗,以防出现病毒性脑炎。
方三:穿黄清热胶囊、双黄连针剂、羚羊清肺散、莪术油,直肠滴入。用于腮腺炎伴有咳嗽、发热患者,配合李家黑膏药外贴肿点以利消肿。
注解:1-5岁针剂各用1支,胶囊2粒;6-10岁针剂各用1支半,胶囊3粒;12岁针剂各用2支,胶囊4粒。3-5天为一疗程,一疗程基本治愈。
以上处方均可配合耳轮三角放血,也可加用鲜生地、仙人掌捣碎外敷肿点,效果比较快。或双少商、少泽穴针刺放血,先用双手抹擦患者双前臂自下而上,再自上而下数次,以疏通手阴阳经脉,再搓揉双少商、少泽穴数次,然后消毒快速点刺放血,挤出少许血液每穴4~6滴,治疗腮腺炎效果比较好。
如果重症高热呕吐,医院治疗,以防出现病毒性脑炎。
以上疾病均属病毒感染,根据临床症状辩证施治,以穿黄清热胶囊为主,利用常用的中成药散剂、针剂适当配伍,治疗常见病毒感染性疾病,常能收到理想的效果。
以穿黄清热胶囊10粒,加度米芬片5片,研为细末外用患处,治疗口腔溃疡、口腔炎、舌炎、唇炎,都可收到良好的效果。
以穿黄清热胶囊10粒,蛋清少许调和外用,可治疗皮肤溃疡、带状疱疹、湿疹、烧伤等皮肤病,3-5天就可收到明显效果。凡是湿热、病毒引起的外科病症,均可适量外用。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