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梅丸治疗口腔溃疡病案一则
2022-4-19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有治疗白癜风的偏方吗 http://www.baidianfeng51.cn/huanzhetiandi/xinqinggushi/174.html
乌梅丸治疗口腔溃疡病案一则
黄艳
患者,女,44岁,年8月初自觉舌头疼痛,口干异常,曾就诊,诊断为舌炎,予以对症治疗一周后自觉症状缓解。然,停药后发作,复药则缓,停药则发。如此发作近五月余,于次年1月28日求诊我处。细查其症:反复舌头疼痛,自觉如开水烫灼,口干、口苦,易上火,频繁口腔溃疡,常感牙龈疼痛不适,入夜则梦多易醒,小腿抽筋,头汗多,关节多疼痛,畏寒怕冷,以下半身为甚。望其舌,舌红苔薄,诊其脉,脉沉细缓。诊断为灼口综合征、口腔溃疡,其证型为肝气郁结,上热下寒。
予乌梅10克,细辛3克,桂枝9克,附片6克,干姜9克,黄连9克,黄芩9克,黄柏10克,当归9克,法半夏10克,肉桂5克,栀子10克,淡豆豉10克,薏苡仁15克,大枣10克,炙甘草15克,七剂,水煎服。2月4日复诊,患者诉症状缓解,舌头灼热感减轻。复予七剂,2月18日复诊诉口腔灼热感基本消失,3月4日复诊诉舌痛及口腔灼热感消失。后上方去黄芩、法半夏,加黄芪20克,患者复诊诉病愈。
患者为中年女性,详问病史得知,平素心情抑郁,不善言辞,气机郁滞导致肝主疏泄失司,气机升降无常,心在上属火,肾在下属水,水为肝之母,火为肝之子,足厥阴肝以风木司令,位居水火之中。肝失疏泄致气机紊乱肾水不能上升而交火,心火无以下降而交水,心火亢于上,肾阴寒于下。
方用酸温之乌梅为君药,是从其性而欲酸敛补肝,以助厥阴春生之气。臣以当归、桂枝辛甘性温以助乌梅养血补肝,疏木达郁。并配伍人参归经入脾,补中气而培脾土(肝木发病最易乘脾土,故仲景在《金匮要略》中指出:“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复用附子、干姜、细辛、花椒大热之药,温肾阳又祛脏寒(肾水寒既不能涵养肝木,又势必侮于脾土,如此则形成了肝木生培无源,此足厥阴脏寒之证),以上药物共为佐使。因其肝木不能协水上济而证见上热消渴,故又佐用黄连、黄柏苦寒泻火而清上。诸药合用,三阴并治,可使水暖、土和、木达,以求温脏、补肝、成春之功。
“乌梅丸”是张仲景《伤寒论》的方子。一般学者都知道它主要用于治疗蛔厥、久痢等病证,实际上它是治疗由于肝郁不舒而造成脏腑阴阳失调、上热下寒的好方子。《医宗金鉴》指出:“此方治上热下寒之主方。”章虚谷亦云:“此为厥阴病证治之方也。”清代温病学家吴鞠通对方义的解释更为精辟,他说:“乌梅丸酸甘辛苦复法,酸甘化阴,辛苦通降,辛甘为阳,酸苦为阴。”从而提出“乌梅丸寒热刚柔同用,为治厥阴、防少阳、护阳明之全剂”的论断。据此,乌梅丸应被视为一首寒热并用、调和阴阳之剂。
方中重用乌梅,辅以白芍、甘草以酸甘化阴,以节制虚火之上炎,再加上黄连清上,桂枝、附子、干姜、川椒以温下;党参健脾,当归养血,黄柏清相火。其中乌梅、细辛一收一散,黄连、川椒一清一温,是舒肝温脾、清上温下配伍得当的绝妙之方。
厥阴发病多以肝为主,而肝为贼脏,其发病往往累及他脏,三阴同病为临床所常见,肝木为病多从热化,脾肾发病性多虚寒,因而常表现出寒热错杂、虚实并见的复杂证候。故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只要谨守病机,理解方义,选用本方灵活加减运用,便可治疗三阴同病之多种复杂证候,均能取得较好的疗效。
温馨提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