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养生保健小常识

2021-12-28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春季养生是一种养生活动,即春季运动强身健体,应遵循养阳防风的原则。春季,人体阳气顺应自然,向上向外疏发,因此要注意保卫体内的阳气,凡有损阳气的情况都应避免。春季养生小常识1:立春与养肝

整个春季从立春开始,历经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共六个节气,止于立夏前一天。

立春标志着春季的开始,是一年24个节气中的第一个,大概在每年阳历的2月4日前后,此时气温逐渐升高,冰冻开始融解,经过冬三月的蛰藏之后,阳气开始上升,万物萌发。

此时人体内的“肝气”也随之升发,故不宜抑郁而宜疏泄;雨水过后是惊蛰,此后可闻春雷,冬眠的动物开始苏醒、出土,这是“生”的气息催发的结果;春分时昼夜等长,古人称此为“阴阳各半”;到清明,雨量更加增多,湿度增加,百草萌芽。

春季养生小常识2:春季养阳

春季宜养阳《黄帝内经》里明确指出“春夏养阳”。意思是,在春季和夏季,人们应注重对体内阳气的保养。阳气即通常人们所说的“火力”,也就是人体的新陈代谢能力。若身体火力不足,就会出现畏寒、肢冷等症状。保养人体阳气的方法很多,重要的一点是要“捂”,即俗话所说的“春捂秋冻”。

春季养生小常识3:注意春寒

人体受季节影响最大的时候是季节更替期间,尤其是冬春之交。冬天过后,必定会有一段时间的春寒。春天虽天气逐渐转暖,大地万物复苏,整个大地一片生机盎然,但此时气候变化也比较大,冷暖气流交汇,寒温交替,使得天气忽冷忽热。尤其在早春之时,天气反复无常,往往早晨还是阳光明媚、春风送暖,到下午或者晚上却又寒流突袭,气温骤降,甚至雪花纷飞。正可谓是“乍暖还寒时,最难将息”。

春季养生小常识4:春季要避虚邪

春季要避虚邪,由于冬季寒冷,人们大部分时间都在居室内度过,对外界的适应能力下降,难以抵挡初春的多变气候,身体耐寒能力及抵抗力下降;此外春天又是各种病菌和微生物繁殖、复苏的季节,各种传染病很容易流行。正所谓“虚邪贼风,避之有时”,在冬春之交当注意保暖,尤其对中老年人、婴幼儿及体质较弱者来说,如果不注意气候的变化和身体的护理、调养,及时地增减衣被和保暖,会很容易受病菌侵袭。若防范及时,不要急于减衣,多捂一段时间,缓慢调整身体的阴阳平衡,将会减少发病的可能。

1.饮食要营养平衡

从饮食科学的观点来看,春季强调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要保持相对比例,防止饮食过量、暴饮暴食,避免引起肝功能障碍和胆汁分泌异常。

2.饮食要清淡

由冬季的膏粱厚味转变为清温平淡,饮食宜温热,忌生冷。在动物食品上,应少吃肥肉等高脂肪食物,因为油腻的食物食后容易产生饱腹感,人体也会产生疲劳现象。胃寒的人可以经常吃点姜,以驱寒暖胃;有哮喘的人,可服点生姜蜂蜜水,以润燥镇喘;有慢性气管炎的人,应禁食或少食辛辣食物。其他人也不宜多吃辛温大热的刺激性食物,以免助火伤身。

3.平时要多喝水

饮水可增加循环血容量,有利于养肝和代谢废物的排泄,可降低毒物对肝的损害。此外,补水还有利于腺体分泌,尤其是胆汁等消化液的分泌。春季饮香气浓郁的花茶,可有助于散发冬天积在体内的寒邪,促进人体阳气生发,郁滞疏散。而适量饮茶,还可提神解困,但春季不宜贪冷饮。

4.多食蔬菜

人们经过冬季之后,大多数会出现多种维生素、无机盐及微量元素摄取不足的情况,如春季人们常发口腔炎、口角炎、舌炎、夜盲症和某些皮肤病等。因此,随着春季的到来及各种新鲜蔬菜的大量上市,人们一定要多吃点新鲜蔬菜,以便营养均衡,身体健康。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
http://www.tqspo.com/jbjc/11732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