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珠菌性口炎的臨床表現是什麼?

2014-6-23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

  念珠菌性口炎又分為四型。

    急性假膜型,又稱為雪口病或鵝口瘡。可發生于任何年齡的人,但以新生兒最多見多發于出生後2~8日內。好發于頰、舌、軟齶及唇部,在粘膜充血上,有散在的白色如雪的柔軟小斑點,後逐步融合成界限清楚的白色或藍白色的絲絨狀斑片,並可繼續蔓延擴大,嚴重者可累及扁桃體、咽部、牙齦等處,呈滿口白斑雪片狀。斑片附著不十分緊密,稍用力可擦掉,暴露紅的粘膜糜爛面可輕度出血。患兒煩躁不安、啼哭、哺乳困難,有時有輕度發熱,全身反應一般較輕。

    急性萎縮型,多見于成年人,常由于廣譜抗生素及皮質類固醇激素長期應用而致。大多數患者用抗生素等藥物前即有消耗性疾病,如白血病、營養不良、內分泌紊亂、腫瘤化療後等,或患某些皮膚病如系統性紅斑狼瘡、銀屑病、天皰瘡等,故又稱為抗生素口炎。粘膜充血糜爛,舌背乳頭呈團塊萎縮,周圍舌苔增厚,有味覺異常或喪失,口腔干燥,粘膜灼痛。

    慢性肥厚型,又稱增殖型念珠菌口炎。可見于頰粘膜、舌背及齶部。頰部病損位于口角內側三角區,呈結節狀或顆粒狀增生,或為固著緊密的白色角質斑塊,類似一般粘膜白斑;齶部病損可由托牙性口炎發展而來,粘膜呈乳頭狀增生;舌背病損為絲狀乳頭增殖,色灰黑,稱為毛舌。本型粘膜表層的假膜與上皮層附著緊密,不易剝脫。高齡患者應及早活檢,明確診斷。

    慢性萎縮型,又稱托牙性口炎。常發生于上頜義齒的齶側面所接觸的齶、齦粘膜,女性多于男性。粘膜紅腫發亮,或呈黃白色的條索狀或斑點狀假膜。可以並發唇和口角的損害。

转载请注明:
http://www.tqspo.com/jbzl/1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