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士资格之消化系统口炎的病因常见类型

2016-10-2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口炎是指口腔黏膜的炎症,如病变仅局限于舌、齿龈、口角亦可称为舌炎、齿龈炎或口角炎。本病多见于婴幼儿,可单独发生或继发于急性感染、腹泻、营养不良、维生素缺乏等全身性疾病。

?病因:

由于婴幼儿口腔解剖生理特点及食具消毒不严、口腔不卫生或由于各种疾病导致机体抵抗力下降等因素均可导致口炎的发生。

?鹅口疮又称雪口病,为白色念珠菌感染所致,多见于新生儿和营养不良、腹泻、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或激素患儿;新生儿多由产道感染或使用不洁奶具、哺乳时乳头不洁所致。

?疱疹性口腔炎由单纯疱疹病毒感染所致。

?溃疡性口腔炎主要由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等感染引起,多见于婴幼儿,常发生于急性感染、长期腹泻等抵抗力下降时,口腔不洁有利于细菌繁殖而致病。

?临床表现

?鹅口疮——本病特征是口腔黏膜表面出现白色乳凝块样物,初呈点状或小片状,可逐渐融合成大片,不宜擦去,强行擦拭剥离后局部黏膜潮红、可有渗血。患处不痛,不流涎,不影响进食。一般无全身症状,重症时整个口腔均被白色斑膜覆盖,甚至可蔓延到咽、喉头、食管、气管、肺等处,出现拒食、吞咽困难等。?疱疹性口腔炎——多见于1~3岁婴幼儿,全年可发病,传染性强,可在托幼机构发生小流行。起病时发热,体温可达38~40℃,牙龈、舌、唇、颊黏膜等处出现散在或成簇的小疱疹,水疱迅速破溃后形成浅溃疡,上面覆盖黄白色纤维素性渗出物,有时累及上颚及咽部。口角及唇周皮肤亦常发生疱疹。局部疼痛,出现流涎、烦躁、拒食,颌下淋巴结常肿大。体温在3~5天后恢复正常,病程1~2周。

本病应与由柯萨奇病毒引起的疱疹性咽峡炎鉴别。后者常发生于夏秋季,疱疹主要在咽部和软腭,不累及牙龈和颊黏膜,颌下淋巴结不肿大。

?溃疡性口腔炎——初起时口腔黏膜充血、水肿,继而形成大小不等的糜烂面或浅溃疡,散在或融合成片,表面有纤维性炎性渗出物形成的灰白色假膜,易拭去,但遗留溢血的创面。全身表现为患儿哭闹、烦躁、拒食、流涎,常有发热体温可达39~40℃,颌下淋巴结肿大。

患口炎的小宝宝可是很遭罪呢,所以身为护理人员,一定要给家长做好健康教育工作:

1.向家长介绍口炎发生的原因和治疗要点。

2.指导家长清洁口腔及局部涂药的方法。

3.指导家长做好清洁消毒工作,食具专用,哺乳妇女勤换内衣、喂奶前后应清洗乳头。

4.教育孩子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吮指,正确刷牙,进食后漱口。

5.宣传均衡营养对提高机体抵抗力的重要性,避免偏食、挑食,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

——致:年能在一起共事的所有战友和朋友!珍惜缘分,只有完美的团队,没有完美的个人!









































北京哪里专业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白颠疯会传染吗

转载请注明:
http://www.tqspo.com/jbzz/10517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