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患故事巧手仁心的护牙女神记航空总
2017-1-16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在最神圣的人道主义净土上,自从好医生希波克拉底发出了誓言,全世界的人就都视医生为白衣天使。天使,她也是爱神。
医院口腔科的诊室里,一位美丽而纤瘦的副主任医师正在给病人做治疗。只见她在治疗中屏住呼吸,全神贯注,动作麻利,没一点动静。可在治疗间隙却又是咳嗽又是眼泪,原来她是带病在工作啊!她,就是被我们病人视为“护牙女神”的好医生王东杰。病人争着挂她的号,相互传着她的名字,因为她行医的方式,有太多的不一样,太多的令患者难忘。
此刻被她治疗的病人,感动得拿出了自己随身带的药让她服下,当她把药瓶还给病人时,病人执意不肯地说:“拿着吧!每次我来找你看病,都看到你忙得很哪!你哪有时间拿药呀?”
医院诊室外墙上,挂着王东杰的大幅照片,上面赫然写着:党员之星。
前来就诊的患者很多,个个都跟她朋友样又说又笑无话不谈,走时,也总是那么依依不舍。
国际评论说,中国是医患关系最紧张的国家。国人常说,这是医患关系最紧张的时代。而为什么,这里会有如此融洽的医患关系?
在我的请求下,她将我带进了她的行医故事中。
从心灵开始的沟通
她说,近二十年的从医经历,一直遵从着医生治病先治心的理念,只有身心并治,患者才能得到真正的康复。治心,就是要耐心细致地与患者做最深入的沟通,而沟通要从心灵开始。
这是一位辗转了两位医生后,介绍到这里来治牙的病人。他在青少年时就患上了严重的心理疾患,虽近不惑之年,但心理发育却停滞在青少年。他紧张、怯懦、寡言,那随时怕被伤害、嫌弃的眼神,就像是曾经被母亲抛弃的孩子。
他首先坦诚地对医生说:“我不会挂号和交费,以前看病都是别人代劳的。”然后,一脸幼稚和茫然。
面对如此心理落差的患者,有全科医生功底的王东杰,并没有惊愕,而是与患者春风细雨般交谈起来。交谈中,她感觉病人最大的问题是那种男子汉的自立自信和勇气,并没有随着他的年龄的增长一同成熟发育起来,也许他曾有过一段不堪回首的童年经历?也许他被妈妈抛弃过?她不愿深究,因为她怕触动他的最痛……
她想让他身心一同健康起来。
她带着这个大男人去挂号缴费,就像带着自己的孩子一样,并鼓励他说:“这一点都不难,你能行的。”她耐心地教给他如何挂号和缴费,并说:“下回复诊时,你可要自己独立挂号和缴费了。”然后,咕咕咕地就像是母亲叮嘱孩子一样,又给他讲了许多。他憨笑着不住地点头,就像是听到妈妈久违的唠叨。
治疗期间,他几次紧张地要求停下来服镇静的药,那表现,也像孩子般不能忍耐。
“你是男人!你是男子汉!你要学会坚强!”
铿锵的话语让病人镇定了下来,她一边治疗,一边为他讲起了关于男子汉的故事……
病人走了,她心里记挂着,想着他下次再来治牙,该给他讲哪段关于男人的自信、自立、刚毅、坚强和顶天立地的故事呢?
病人再来复诊,果真能自己挂号和缴费了。这让王东杰兴奋不已!因为在医生的眼里,这可是病人迈向心理成熟的第一步啊!
这第一步,是她用爱心牵着他的手迈出的。
以后每次再来复诊,温馨的交谈与和谐的沟通,使他逐渐变得不那么紧张了,服药次数也慢慢地从3次,2次,1次,到最终不再服药。
随后,王东杰边治疗边鼓励他多做户外运动,到大自然中去寻找快乐。
接着,每次复诊都有新的起色,看着他整体精神状况越来越好,王东杰十分欣慰!
一个多月的治疗结束,他不但治好了牙,还治好了焦虑症,他快乐地离去。
一个多月后的一天,他突然精神焕发、衣着整齐地特意来看王东杰,并在走时留下了一封温暖的信:
“敬爱的王东杰医生,您好!每当我为牙齿的事烦恼的时候,只要到您那里,我就感到无比踏实,您就好像妈妈一样呵护我,每次见到您,我就高兴快乐。我做过很多心理治疗,但不知道为什么,从来也没像见到您那样踏实,快乐。虽然我们彼此都是过客,但我无比感激您对我的付出与呵护,您为我重新找回了二十年前的自信和快乐,我这辈子都忘不了您!……”
大胆推翻被误诊的病例
王东杰说,口腔科疾病有时表现并不典型,需要医生拥有强烈的责任心,对患者详细问诊和检查,方能得出正确结论,避免误诊给患者带来身心的痛苦。
我找到了她三个纠正误诊的病案。
病案一:这是位中年男子,因左上后牙痛伴头痛及严重失眠前来就诊,医院的口腔科、神经内科、神经外科求医,并多次做头部磁共振检查,均未见异常,医院建议行开颅手术探查。
来王东杰这里就诊时,患者神情焦虑、痛苦不堪地对她说:“八年了,我每晚都只能睡两三个小时,这日子真是生不如死啊!”
经查,他全口牙齿牙周健康,仅左上第一磨牙远中邻合面见汞充物,深及牙本质中层,根尖部未见异常,无嵌塞史,牙间乳头探诊无出血,轻压痛,未见明显异常。她随后耐心地与病人聊了起来,看他有没有精神问题,是不是神经性的头疼和失眠?病人说话一切正常。
排除了精神心理问题后,她怀疑是汞充物造成的慢性压迫或汞过敏所致的不典型的牙间乳头炎引起的一系列的不良反应。但这种请况就中外文献也是个例。但就是十万分之一,也要做百分之百的考虑!
医生的素质就是要逻辑推理,心细如丝。
于是她拆除汞充物,没再填充,让患者回家观察一周。
果然患者复查时头痛减轻,睡眠质量明显好转。又继续观察一个月,患者精神焕发,病痛不适完全消失。她随后为病人做了光固化树脂填充治疗。
随访多年,患者状况良好。
患者逢人便说:“王东杰是一位护牙的女神,把我从地狱中拯救了出来。”
病案二:患者,男,焦虑,惆怅,恐惧。自诉曾因牙劈拆取出劈裂牙片,随后出现右侧舌明显疼痛,后此处出现一增生物。医院就诊,诊断为舌癌,当患者听到诊断后,非常恐慌,如五雷轰顶般心情怀到了极点。
王东杰接诊仔细地查后,果断医院的诊断,肯定地告诉病人:“这不是舌癌!”
病人惊愕,兴奋,傻傻地连问了几遍:“真的不是?真的不是?真的不是?”
王东杰坚定地回答了几遍:“真的不是。”
为什么不是呢?
因为她看到,患者右侧舌后缘一黄豆粒大小增生物,蒂宽,稍苍白,无红肿,无溃烂,右下第二磨牙为颊壁残留,边缘锐薄。于是她判断这仅是病人的牙残根引起的创伤性舌炎。
于是磨除右下第二磨牙残壁锐利边缘,患者当即舌痛明显好转,一周后复查,增生物消失,舌体恢复正常。
病案三:患者女童,因近一周右侧口角频繁抽动伴频发歪颈就诊,在问诊时,王东杰发现患儿不断挤眼,详细询问,家长说,孩子已经有半年时间老是在频繁挤眼,半年里医院,均诊断为过敏性眼炎,可用药半年始终无效。
为什么用药无效?王东杰仔细地观察着患儿,只见患儿在不断挤眼、歪颈、口角抽动的同时,比别的孩子更加地好动。于是问家长:“她好动么?”家长说:“好动。”
王东杰怀疑患儿是神经发育或心理健康问题,于是推翻了外院的诊断。
她将患儿转本院身心医学科就诊。
结果诊断为小儿多发性抽动症,用药半月,挤眼,口角抽动,歪颈明显减少,治疗一月左右症状基本消失。
您认为病案中被误诊的深层次原因是什么呢?我好奇地问。
她认真严肃地说:“专科医生过专,其它学科知识欠缺,思维局限,缺乏整体辩证多学科综合分析病情的意识,对患者缺乏耐心细致深探病情的责任心。”
她说做一名好医生很难,要学很多的知识,要有辩证的整体的思维,要有敢于推翻和批判的精神,但最最主要的还是要爱病人。
对病人要贴心地爱
有位住院的耄耋老人,是被推着轮椅来看牙的,只见她牙齿漏风、神情沮丧、声音颤抖而微弱,她说平医院很远,身体不便出来一次很不容易,所以想趁住院一次把所有坏牙都修理了。
她的牙问题很多,左上一颗双尖牙还缺失了,漏风又影响美观,共有七颗牙需要治疗,一次都治好的话这很难,再说她又是高龄老人,能坚持那么久吗?
望着眼前这位行动不便的老人,王东杰突然想起了自己的妈妈,忽然眼前又浮现出自己未来老了的幻影……
她喃喃地自语道:“老了更要美才有生活的质量。”
老人好像听见了,心里顿时很热,坚强地配合着。她小心地为老人治疗着,手轻而麻利,因为她怕老人疼。
她边治疗边和老人谈着轻松的话题,还不断地鼓励老人,打起精神与病魔做斗争。
经过了很长的时间,终于七颗牙一次治疗完毕,为了不让老人再跑第二次,就连那颗缺失的牙也一次修复。
老人照着镜子看着满口修复的牙,好像一下子年轻了二十岁。她拉着王东杰的手连连地说:“闺女啊!你的医术真是太神奇了!”
在接下来的交谈中,竟把王东杰吓了一跳。老人说:“闺女,不瞒你说,治牙前我是真不想活了,人老了就像是堆废物,这一身的病呀缠得人真麻烦!候诊时我总想着怎么死来着,觉着活得挺没意思的了。这会儿,你给我治好了牙,又给我谈了这么多暖心窝子的热乎话,我又像获得新生一样。”
此刻,老人如枯木逢春般豁然开朗,又有了好好活下去的勇气。
王东杰感动了老人,老人的话也感动着王东杰。
对每一个患者如沐春风,对每一个病人都如亲人,她就是用这样的行医理念,十几年中治愈了四万多病人。
“为什么您会有如此融洽的医患关系?”我问。
她说:“其实我没有刻意去做什么,只是觉得做医生的本质,首先要深切地理解病人,设身处地地为患者着想。我相信从心灵开始的沟通,也是消除医患矛盾的良药。医乃仁术,德行在先。我一刻也不敢忘记医生誓言,时刻把病人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无论贫、富、贵、贱,一视同仁,用心对待。把让病人满意作为工作的最高标准和最大幸福。”
她说做一名好医生很难,她用“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表达了她对口腔与医学事业的坚守与追求。
(本文为王东杰医生的患者胡敏英女士结合自己亲身就诊经历,并深入采访了其他患者后,完成的真情实感之作。)
本文转自:百度医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