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药规范从最佳服药时间到服药忌口
2019-3-2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药效与服药时间的关系
“这药,饭前服还是饭后服?”病人问得最多的问题。但科学用药对时间的要求绝不仅限于此,研究表明:哪怕是同一种药物、同一剂量,在一天中的不同时间服用,其疗效和毒性可能相差几倍,甚至几十倍。选择合适的时间服用某种药物,有时不仅能提高疗效,还会降低药物的副作用。
降糖药——最佳时间:凌晨4时。此时人体对胰岛素最为敏感,即使给予低剂量胰岛素,也可达到满意效果。如格列吡嗪缓释胶囊。
利尿药——早晨7时。利尿剂在体内发挥药效,与肾功能和血液动力学等因素密切相关,选择适宜的时间服药尤为重要。如氢氯噻嗪片,早晨7时服药较其他时间服用的副作用要小。
降压药——上午9时-11时。研究表明,血压在上午9时-11时为高峰值,夜间入睡后则下降到一天中的最低点。故高血压患者一般只需白天用药,且上午用药量略大;若夜间继续用药,则血压下降得更低,易诱发脑血栓。如厄贝沙坦片。
关节炎药——中午12时。骨关节炎患者通常晚上比白天更易感觉到疼痛。由于这类药物通常要经过七八个小时才能发挥最大效能,因此中午12时服用效果最好。如萘普生胶囊。
平喘药——下午3时-4时。人体会在夜晚自动减少激素分泌,从而缩小气管的宽度,因此哮喘症状通常会在夜间加剧。下午3时-4时吸入沙美特罗,有助于次日凌晨3时-4时预防哮喘发作。
感冒药——下午4时。下午4时是高烧及其他普通感冒症状的发作高峰,所以也是服用感冒药物的最佳时间。如快克胶囊。
抗贫血药——晚上8时。琥珀酸亚铁片等补血剂,晚上8时服用最佳,吸收率比早晨8时要高得多,且可延长作用时间达3倍-4倍。
哪些药物嚼碎后服用效果最佳一、使药效尽快释放
硝酸甘油患者心绞痛发作时,立即将药片嚼碎含于舌下,约2~5分钟便可发挥疗效。
硝苯地平(心痛定)用于治疗高血压,患有重度高血压时嚼碎后含于舌下,可在10分钟内出现降压作用。
酚酞(果导片)用于治疗便秘,咀嚼后服用效果更显著。
二、利于药物在黏膜上的覆盖
复方甘草片用于镇咳祛痰,嚼碎后含服还可覆盖在咽喉部黏膜上,减轻局部炎症的刺激。
抗酸药和治疗消化道溃疡病的药物如硫糖铝等,适于饭前半小时或胃疼发作时嚼碎服用,铝碳酸镁,适于饭后两小时或胃疼发作时嚼碎服用,药物经咀嚼后分散成微小颗粒,覆盖在消化道黏膜上形成保护膜,使炎症或溃疡的黏膜尽快愈合。
三、减轻胃的负担 多见于钙的制剂,如碳酸钙、钙尔奇D、多种钙等,此类制剂质地较重、崩解较慢,嚼碎后服用不但利于钙离子的吸收,还可以减少胃蠕动的次数,减轻对胃黏膜的刺激。
服用这些药物应忌口饮食对部分药物的吸收有影响,或存在相互作用,必须按照各种药物的不同特性,科学地服药,才能确保药物的疗效,同时可降低不良反应发生。
利尿药在服用安体舒通、氨苯喋啶时,如果同时食用较多的鱼类、番茄、土豆、紫菜和香蕉、葡萄干等富含钾离子的食物,就可导致高血钾症的发生,出现胃肠痉挛、腹泻腹胀等症状,严重的可致心律失常。
喹诺酮类和四环素类药物如环丙沙星片、诺氟沙星胶囊、盐酸多西环素肠溶胶囊等,应避免与富含钙、镁、铁的食物同服。因为钙、镁、铁等金属离子能与这些药物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络合物,降低溶解度,影响药物吸收,从而使疗效降低。
磺胺类和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磺胺甲基异噁唑等磺胺药尿中浓度高,在酸性尿中,其溶解度降低,可在泌尿道内析出结晶,引起肾损害,出现结晶尿、血尿、尿痛、尿少和尿闭等症状,严重者还可致肾功能衰竭。丁胺卡那霉素、庆大霉素等氨基糖苷类药物主要经肾排泄并在肾脏皮质部蓄积,对肾脏有一定的毒性作用。在应用这些药物时,如果食用较多的肉类等能酸化尿液的食物,可能加重对肾脏的损害。因此,应多饮水,同时服用碳酸氢钠,少食肉类,多食水果和新鲜蔬菜,以碱化尿液,避免药物的不良反应。
抗震颤麻痹药服用多巴丝肼片时不能食用鱼、肉、动物肝脏、豆类、卷心菜等富含维生素B6的食物。维生素B6是多巴脱羧酶的辅基,使左旋多巴加速代谢脱羧成为多巴胺,而多巴胺不易透过血脑屏障,降低左旋多巴的疗效。同时,在外周组织形成的大量多巴胺,可导致恶心、呕吐、食欲减退、头痛、头晕、体位性低血压,甚至可引起肾功能下降和心律失常。还应避免与富含钙、镁、铁的食物同服,因为钙、镁、铁等金属离子能与左旋多巴分子结构中的两个游离酚羟基形成络合物,影响左旋多巴在胃肠道的吸收,降低药物疗效。
抗过敏药服用地氯雷他定片期间不能食用肉制品、奶酪等富含组氨酸的食物。因为组氨酸在体内会转化为组织胺,而抗过敏药抑制组织胺分解,因此造成人体内组织胺蓄积,导致头痛、头晕、心慌等不适症状。
抗贫血药应用琥珀酸亚铁片、葡萄糖酸亚铁糖浆等治疗缺铁性贫血时,不宜食用豆制品、动物肝脏、海产品等。因为这些食物富含钙、镁、磷,他们可与铁离子生成不溶性的复合物而降低疗效。
消化药胃蛋白酶口服溶液、胰酶片、多酶片等助消化药的化学成分是蛋白质,服药期间忌饮茶,因茶叶中富含鞣质,会与蛋白质形成鞣质蛋白沉淀而难于吸收,降低药效。也不宜食用猪肝,猪肝含铜丰富,而铜离子易于和这些酶制剂的酸性基团结合,形成不溶性沉淀物,降低药效。
抗凝血药服用华法林、硫酸氢氯吡格雷片等抗凝血药时,不宜食用动物肝脏、蛋黄、绿叶蔬菜等富含维生素K的食物。因为这些抗凝血药化学结构与维生素K相似,两者相互竞争与肝脏中有关的酶结合,使凝血酶原和凝血因子VII、IX、X的生成受抑制,影响药物的抗凝血作用。
缺乏哪些B族维生素易导致口角炎?维生素B并非一种维生素,它是多种相似维生素的总称,一般称为B族维生素,包括维生素B1、B2、B6、B12、叶酸、烟酸等。B族维生素都是水溶性维生素,人体对它们的需求不大,但它们是人体新陈代谢过程中不可缺少的辅助材料,各自承担着不同的生理责任,B族维生素通常不存在过量摄入,而一旦缺乏就会出现各种疾病症状包括容易疲劳、贫血、视力下降、皮肤黏膜发炎等,其中,口角炎就是维生素B2缺乏的典型症状。
维生素B2又称核黄素,它在人体体内参加氧化还原反应,促进生长发育,维护皮肤和细胞膜的完整性,同时它还参与维生素B6和烟酸的代谢,与铁的吸收、储存等也有关系。维生素B2的半衰期为60-天,因此,一般不是一缺乏维生素B2就会立刻出现症状,只要通过膳食摄取维生素B2,就不会有特别明显的缺乏症状。维生素B2缺乏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眼部、皮肤和口腔的炎症反应,如眼部畏光流泪、视物模糊、结膜充血,出现唇炎、口角炎、舌炎,鼻翼两侧皮肤出现脂溢性皮炎,也有一部分人会出现阴囊炎症状。此外,维生素B2的缺乏还容易导致缺铁性贫血,但由于通常缺铁性贫血会让人容易联系到缺铁或者缺乏维生素B12,因此贫血通常不会作为维生素B2缺乏的判断标准。
除了维生素B2外,维生素B6和烟酸的缺乏也会导致出现口角炎,而通常当维生素B2缺乏时,维生素B6和烟酸因为缺乏维生素B2代谢也会同步出现缺乏症状,维生素B6和烟酸缺乏不仅会导致眼、鼻、口部皮肤出现炎症反应,在神经系统上也会有明显的反应,如神经炎、食欲减退、肌肉震颤、焦虑抑郁等。
当发生口角炎时,可以通过症状判断是细菌病毒感染,还是因为缺乏B族维生素。如果只是单纯的细菌、病毒感染,通常症状只出现在唇部附近,用药过后即有好转;而缺乏B族维生素除了有口角炎,还可能在全身皮肤黏膜上出现症状,眼部不适、情绪不佳、胃口不好等症状与口角炎同时出现时,则应当怀疑是缺乏B族维生素,同时应当有意识地补充B族维生素。
怎样才能良好补充B族维生素?B族维生素广泛存在于各种食材中,因此只要不偏食、均衡膳食就能轻松获取B族维生素。
除了要平衡、多样地摄入富含B族维生素的食材,烹饪方式也很讲究。由于B族维生素大多为水溶性维生素,极易损失在水中,且维生素B2与B6都容易在碱性环境中被破坏,因此烹饪时应当尽量避开碱性环境,少添加碱性物质,并减少在水中焯烫的时间,以减少B族维生素的损失。
此外,必要时可通过吃维生素B片来补充B族维生素,主要可采取直接补充维生素B2的方式来缓解口角炎症状。但需要注意的是,尽管过量摄入维生素B2不会有中毒症状也并不代表维生素B2越多越好,在使用药物补充维生素B2时,应当遵医嘱或遵照使用说明书适量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