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莓白粉病的症状发生特点发病规律及防
2021-3-24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说起白粉病,想必大家一定不陌生,从大田到大棚,从菜园到果园,可以说有作物的地方,多半有它的身影。作物一旦染上白粉病,发展快、根难除,往往造成严重的影响。
一般来说,不同植物上的白粉病病菌属是不同的。大多数白粉病病菌只能侵染一种寄主植物,只有少数白粉病病菌能够侵染多种寄主植物。但不论是哪一个属,引起的病害在基本症状表现上很相似。
白粉病是冷凉地区和设施栽培中的重要病害,在适宜条件下可迅速发展,泛滥成灾,造成严重损失。
特别是设施栽培中,由于连作、保护地特殊环境以及多数草莓品种感病等,白粉病发生有逐年加重趋势。
白粉病发生在叶、嫩茎、花柄及花蕾、花瓣等部位,初期为黄绿色不规则小斑,边缘不明显。随后病斑不断扩大,表面生出白粉斑,最后该处长出无数黑点。染病部位变成灰色,连片覆盖其表面,边缘不清晰,呈污白色或淡灰白色。受害严重时叶片皱缩变小,嫩梢扭曲畸形,花芽不开。
田间症状
白粉病主要危害草莓的叶片、叶柄、花、果实及果梗。
叶片受害
叶片染病初期,叶片上长出薄薄的白色菌丝层,叶片背面较多。
随着染病情况的加重,叶缘逐渐向上卷起,叶片上出现形状不规则的暗色污斑和白色粉状物,染病后期叶片出现红褐色病斑,叶边缘萎缩、焦枯。
花器受害
花蕾感病后,花瓣变为红色,花蕾不能开放。
果实受害
幼果感病后不能正常膨大,干枯萎蔫。
成果感病后果面有一层白毛,着色缓慢不均匀,果实失去光泽并硬化停止生长,严重影响草莓的商品和食用价值。
发病特点
①白粉病病菌是专性寄生菌,寄生能力很强,菌丝体或分生孢子萌发以后不必借道伤口,可以通过气孔或直接侵入进寄主器官的表皮。
②草莓白粉病为低温高湿型病害,发病适宜温度15~25℃,分生孢子发生和侵染适宜温度为20℃左右,空气相对湿度在90%以上。冬季大棚草莓生态环境正符合白粉病菌发生和侵染的要求,特别是遇到连续阴、雨、雾、雪等少日照天气,十分有利于该病的发生和蔓延。
③连作、未及时摘除老叶和病叶、偏施氮肥、植株嫩绿、栽植过密或通风除湿不当,均易诱发草莓白粉病,并且发病重。
防治方法
农业防治
除了选择抗病品种和轮作换茬外,要加强清园工作,草莓收获后及时清理、焚烧病残体;定植前清除田间各种杂草;生长期间应及时摘除病叶、病果、老叶,并带出棚外集中烧毁或深埋,避免病菌随雨水和气流进行再侵染,减少菌源基数。
再者,加强田间管理。可通过闷棚的措施对土壤进行消毒,以减少初菌源;合理施肥,基肥以生物有机肥、磷钾肥为主,忌偏施重施氮肥,以提高植株抗病性。
白粉病都有哪些特点:01.寄生能力强白粉病病菌属于专性寄生菌,寄生能力很强,菌丝体或分生孢子萌发以后不必借道伤口,可以通过气孔或直接侵入进寄主器官的表皮。寄主植物的器官表皮越薄嫩,白粉病的发生几率和被害程度就越高。02.分生孢子发达白粉病病菌的分生孢子特别发达,且大多数分布在被侵染部位的表皮外面,在温湿度和营养条件合适的时候,分生孢子和菌丝萌发形成芽管侵入进寄主表皮细胞之间,形成吸器吸收寄主细胞的营养。所以,白粉病病菌在寄主植物的表皮层附近分布最多,而在被害部位的深层病菌数量则很少。03.分生孢子形成与萌发对环境的需求不同粉病在形成分生孢子的时候,需要较高的温度和相对湿度。萌发的时候则需要较低的相对湿度。所以,雨后转晴或昼夜温差较大的闷热天气有利于白粉病的发生和流行。此外,保护地栽培时,光照弱、通风差、空气相对湿度偏大,特别是修剪不合理的,白粉病往往发生得比较重。白粉病防不住问题出在哪?01.治疗的时间太迟在白粉病发生的初期,也就是叶片上的白粉斑点在1~3毫米大小时,要及时跟上药剂治疗,一旦病斑扩大,一方面是大量的白粉孢子已经成熟,会造成快速扩散,二是叶片内细胞的营养已经被白粉孢子榨干,抗病能力大大下降。当病斑扩大或大面积暴发的时候,受大量叶片的阻挡,药剂难喷均匀,防治起来难度就大了。02.持续用单一药剂本身白粉病病菌就很容易产生抗性,而许多农户防治白粉病的药非常单一,往往一种药剂多次使用,这样一来病菌抗药性只会更强。03.未进行多方位综合防治在适宜条件下,白粉病菌繁殖量大,分布广泛,不易打住。所以药剂防治要赶早,同时在发病前要通过加强栽培管理如合理水肥、及时修剪、改善通风透光等创造一个不利于白粉病发生发展的环境。而在保护地白粉病发生时,除喷药外还可结合熏蒸,调控好温室度等,来缓解病害的蔓延。
白粉病防治技巧:
①尽早防治白粉病菌落在叶片上即可发芽侵入,1天叶片表面就可长出菌丝体,5天侵染处形成白色菌丝丛的病斑,7天病斑老熟并产生分生抱子飞散传播。此时病菌繁殖数量快,病害流行也快。所以,在病害发生初期进防治是十分重要的。病害的发生往往也是伴随作物生长的菌原数量的积累过程。因此,在每一个生长季节的初始就采取措施,把病菌数量始终压制在最低水平,即便是在白粉病易发时期,防治起来也不会太难。等到白粉病已经爆发再找所谓的特效药,是最愚蠢的应对策略。②选择合适药剂根据植物生长特性和病害发生阶段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杀菌剂。石硫合剂、甲基托布津、代森锰锌等,主要用于发病前保护,对白粉病几乎无治疗效果,同时硫制剂对许多蔬菜瓜果敏感,不能使用。苯醚甲环唑、腈菌唑、丙环唑等,对白粉病有很好的预防和治疗效果,但还要考虑这些药剂对植物的安全性以及对病害的抗药性。醚菌酯、肟菌酯等,作用机理独特,作用位点较多,对白粉病专治性较高。但这类杀菌剂特别容易使病菌产生抗药性,效果已明显下降。
点分享
点收藏
点点赞
点在看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