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ldquo顽固性口舌生疮rdq
2021-5-4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谨以此文,献给“顽固性口舌生疮”“复发性口腔溃疡”的人们,愿他们早的福音,早的康复!
漫谈“口舌生疮”
口舌生疮,舌头上起了红色的小包,痛得很,到药店买一瓶西瓜霜喷一喷,吃几天维生素B2,黄连上清片啊,牛黄解毒片啊等等,没人拿他当病。
可是,来找我的,却都是顽固性的口舌生疮,莫说是药店能买到的“西瓜霜”“冰硼散”“锡类散”等各种外敷药,就是“人中白、枯矾、硼砂”之类配的祖传秘方,可以说都“用之无效”。西药“转因因子”“胸腺肽”等都用了,无效……来找我这“中医”了。
几年前,一位反复口舌生疮、溃疡的患者,医院找大大夫,大大夫一听这病,直接说:“我也是这病,我还没给自己治好呢?!你回去吧!"病人悻悻地回来了。可是口舌疼痛难忍……
年前有一位老先生,所谓舌炎吧,四处求治,治了个把月,竟然没有效果。他邻居也是这病,在我这里治好了,所以,就来求治。他又怕吃中药。我就说:"你怕吃中药,那就别找我了,你让我上战场,又不让我扛枪,你这不是让我去送死吗?我的办法就是“辨证论治,调理身体”。所有抹的药,都是治标不治本,病迟迟不好,必然是没找到“病根”,没有认识到“病的本质”。
顽固性口舌生疮,一个是舌头上的疮疡红肿,一个是颊粘膜上的疮疡红肿;在舌头上,有的生在舌尖上,有的生在舌两边,有的生在舌根部。
“舌为心之苗”,“诸痛疮疡皆属于心”,所以,舌生疮疡疼痛,主要是“心经火盛”,但是吃“牛黄解毒片”“黄连上清片”而无效者,还需要进一步“辩证”。
从临床观察,一部分患者体瘦面黄,舌形又瘦又薄,色淡,反复出现舌边尖疮疡红肿。特别是工作劳累、饮食没规律之后。经常吃“牛黄解毒片”“黄连上清片”之后,舌炎没治下去,胃却坏了,不能吃饭,吃了涨满。这是苦寒之药伤了“胃阳”了。这时候来找我们中医治疗了,手一摸脉,细虚无力。首先是健胃补虚,用“党参、大枣、炙甘草、干姜、半夏”,在健胃补虚的基础上,用“黄连、黄芩”,也就是“甘草泻心汤”。这样的人平时就脾胃虚弱,气血不足,“烦劳则气张”,发生舌炎主要是“阴不足以敛阳”,这个阴只要是“脾阴”,只能用“党参、大枣、炙甘草”来补。吃了六味地黄、麦味地黄,归芍地黄都不行。反复发做的舌疮,基本已经属于“虚劳”病的范畴,生活饮食中必须时时注意保护“脾阴”,忌食辛辣,多喝甘淡的小米粥,保持心境恬淡,勿劳而气张。静养这种体质彻底改善,反复发做的口疮自然除根。
总之,舌炎总是“火”,但是火是怎么上来的,必须弄清楚。病之来路即是病之去路。
“导赤散”证:金水清降,心火下移,今金水不足,心火上炎,发而为口舌之疮疡。肺为水之上源,小便得以通利下行,赖上源清水充足。今上源不足,清水不得下流通利,故“小便涩赤”,所谓“尿路感染”也,西医以抗生素治疗,常医嘱多多饮水,以增加小便量也。又大便之润通,女子月经之通利,带下之清浊,皆赖乎肺金清降。如宣白承气汤之杏仁;如温经汤之麦冬、阿胶;导赤散之生地黄尤猪苓汤之阿胶,木通、甘草、竹叶尤猪苓、茯苓、泽泻、滑石。总之金水使心火下行通过小便排出。
“凉膈散”证:连翘、栀子、黄芩苦寒直折心火,薄荷、竹叶宣散。
“清心莲子饮”证,气阴不足导致的心火不降。
“封髓丹”证,肾欲坚,即水欲封藏阳气,阴以伏阳。若阴虚,相火外泄,心火亢于上,出现了“舌疮”。黄柏,苦以坚阴,心火则能封于肾水,自不外泄,故“舌疮”愈;砂仁,补水中阳,引火归元之义;甘草,补土液,亦在助水封藏阳气。此方与六味地黄相比,重点在于“坚阴”,而非滋阴。坚阴者,阴并未虚,或因各种原因,导致风火内扇,心火不得下行也,久之,可导致“阴虚”。而用甘草者,脾阴土液亏也,土能伏火。不用“三补”伏火,而用“甘草”伏火者,说明主要是“土徳不厚”。与清心莲子饮相比,石莲子为君药,关键是在收涩,使心肾相交,其用药更加丰富,症状更多。
以上为我治疗“顽固性舌疮、舌炎”得常用方剂。可以仔细辩证,找到适应方剂,加减应用。
“颊粘膜溃疡”与“舌疮”非一种病。颊粘膜隶属于“胃”,而胃多气多血之府,且多饮食刺激。胃火宜用“清胃散”,胃阴虚宜用“沙参麦门冬汤”饮食积滞宜用“保和丸”加减。反复发做的的口腔溃疡,多是脾胃虚弱,饮食稍多,就食积胃腕,积热伤阴。宜长时间服药,食疗“白糖、绿豆、鸡蛋花茶”有很好的疗。很多病号以此调理,多能根治。
东晓中医简介
王东晓,男,出生于年。毕业于泰安中西医结合学院,师承于陕西名老中医孙曼之门下,西安名医赵红军老师,临证善用传统中医思维分析现代疾病,灵活运用孙曼之老中医开创的“风药升清”“叶氏茯苓饮降浊”的思想,对于各种脾胃病、妇科病都有很好的疗效。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