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到了,帮助孩子健康成长的一些小细节能
2021-3-10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白癜风早期治愈方法 http://m.39.net/baidianfeng/a_4302227.html
现代社会已经成了竞争的社会,家长们为了让自己的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培养孩子的各种方法真正令人眼花缭乱!但是,家长们在起跑线上只是注重对孩子“德、智、体、美、劳”的发展,却没有多少人重视“健康起跑线”!
而孩子的健康,恰恰是现代社会的家长们缺乏
“一个快乐的婴儿会睡在床上唱歌的”(不是真唱,是婴儿咿咿呀呀)!婴儿的大部分时光都需要在床上度过,这里请爸爸妈妈们记住,床是不会动的!所以,抱起婴儿的时候不要摇晃,不要来回走动,更不要这样哄孩子睡觉,轻轻放在床上让他自己睡就好。
再说一次,床是不会动的。爸爸妈妈你们没有权利剥夺孩子躺在床上享受快乐的权利。
还有更重要的就是,兴奋的家长不要用力和孩子“疯闹”,孩子的大脑在婴儿时期还是胶状的果冻状态,很容易受伤。
现在最最常见的情况就是,只要孩子一哭闹,家长就会马上把孩子抱起来,不停地跳,不停地摇,而这种情况又最多发生在半岁以内的婴儿身上!看的我真的是心惊肉跳!反正每次我都会出言“教育”一番。最后一定记住,不要摇晃孩子!!!
5.宝宝的抵抗力比你强十倍,怕热不怕冷
爸爸妈妈穿2件,宝宝绝不能穿2件半,只能比你穿的少或差不多就行了,不能比你穿的多。
冷热其实很好控制,不停打喷嚏说明有点冷了,摸摸后颈或者后背开始出汗就要开始减衣物。偶尔看到发烧的孩子被被子棉袄裹着一层一层的来看病,可怜啊,孩子不会说话,都是家长害的。
适当的冷刺激是能激发孩子的免疫系统的,太热就绝对有害处。以前在农村就会看到这种情况:大冬天的,一个小孩光着脚丫到处跑,小脚被冻的通红,甚至流着鼻涕,但他的抵抗力肯定比城里穿着羽绒服毛靴子吹着暖气的孩子要好不知多少倍。
最后说一句张小仙经验“经常受冷刺激的孩子才不会发高烧”,因为他们的体温调节中枢已经被锻炼的坚韧无比了。
6.拒绝抗生素!
滥用抗生素绝对已经成为了中国特色,“中国人一年使用的抗生素比全世界其他所有国家使用的总和还要多几倍!”这不是危言耸听,这是事实!所以对于拒绝抗生素,现在我必须要给大家讲个明白。
感冒发烧是孩子成长的过程,是增强抵抗力的过程,例如当感染病菌时,孩子的免疫系统就开始工作了,随着病菌在体内的繁殖,身体内产生的抗体也越来越多。当抗体的数量多到能够抗衡细菌的数量时(这时我们称之为发病的极期,大概为1—3天,也是症状最明显的时期),疾病就会逐渐好转了。随着病菌逐渐被杀灭,体内的抗体会越来越多,因为少量的病菌也会促进身体不断产生新的抗体。
有的家长就会问了“病菌没了抗体会不会也消失了?”这里就再告诉大家一个经验“45天感冒一次,三个月咳嗽一次,半年发烧一次都是正常的”——这就是孩子体内产生的抗体自然衰退的周期!
我们再回到拒绝使用抗生素上,无论你在疾病的哪个时间段给孩子用了抗生素,都会快速地减少病菌的数量,但这却是我最最最痛恨的!因为这样会使新抗体产生的数量大大减少!!记住,病菌刺激---产生抗体!!
所以我们临床上就会经常遇到下面的情况:有时候会听到有的家长得意的说“还好这次输液输的早,连续输了几天,孩子很快就好了,医院输液”!可是用不了多久,我们就会听到“怎么办啊?这个医院了!每次进去一个周,看着都基本好了,可是不到一个周又进去了,孩子这是怎么了?!”我想现在大家应该都能明白是怎么回事了。(用了抗生素之后,新抗体的产生数量不足,而且由于抗生素的毒副作用使孩子身体素质下降。)
有的家长又会问了“孩子很难受啊,就不管他吗?”请注意,我只是坚决拒绝抗生素,并没说不能用缓解症状的方法,能减轻症状的方法多了去了,比如推拿,中药,中成药,一些副作用小的西药等等。
我有一句从临床中观察到的经验“症状越突出,越明显,越痛苦,说明孩子的正气(即抗体)越充足,最多熬三天,孩子会拥有更健康的体魄!”
最后总结一下,人类与病菌的战争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进化过程,如果你轻易的选择了抗生素,那么你的孩子可能就输在健康起跑线上了。医院为什么个个患者都用抗生素,等能说的时候再与大家分享。以后有机会的话再彻底地给大家讲讲抗体与病源微生物的前世今生吧。“拒绝抗生素,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
7.把你们的嘴拿开!
有谁知道两岁以内的小孩生病的第一原因?“亲嘴”!
我想这是大多数家长没事就会对自己的孩子做的事,你以为你在爱他吗?
你口腔鼻腔里的无数病菌小孩怎么受的了!有的家长本身就在生病,还要随时和孩子亲亲!去参加宴席,这个亲戚亲亲嘴,那个朋友爱爱脸,孩子一回家就生病!最可恨的是抽了烟喝了酒的,也不考虑孩子受不受的了!如果孩子会说话的话,直接给你一句“滚开”!
所以,“把你们的嘴从孩子嘴边拿来!”
8.天天洗澡,少用沐浴露
宝宝健康的另外一个原因是天天洗澡,天天洗澡是必要的。三个月以内的婴儿尽量只用清水,再大点就可以少量的使用沐浴露。
孩子每天运动量大,臭汗奶腥味便便尿尿什么味道都有,病菌也容易滋生,所以一定要洗澡,不能隔天才洗,甚至一天洗两三次清水澡也可以,得视情况而定。
另外还有一点,在我们这儿有些老年人还有一个比较恶心的旧传统“坐月子的时候(一个月)不能洗澡,更不能洗头!”反正有这样的患者来说一次我就骂一次,真的是气不打一处来!确实现在我们国家还有太多的封建迷信,撞邪啊遇鬼啊请神啊,简直要把人逼疯!那你还来看什么病,吃什么药!激动了点,身怀正气,百毒不侵!
9.关于母乳必需要说的
首先,没有奶不够吃的妈妈,只有不想喂奶的妈妈,孩子的食量多大,妈妈的奶就有多少,生双胞胎的妈妈的奶同样够两个孩子吃。你的孩子吃多少,你就能生产多少,你觉得奶不够,加奶粉进去,奶就会真的不够,最后就没了。
第二,是母乳的重要性。母乳与其他奶制品最根本的区别是,婴儿最需要的是母乳里的抗体,尤其是前三个月,母乳里的抗体量是非常丰富和充足的,这三个月的母乳有可能关系到孩子一生的健康。不管你有再多借口,三个月的母乳你都不能给孩子的话,我只能说你太不称职了!至于喂母乳的时间,以6—8个月为宜,因为6个月后母乳里的抗体就所剩无几了。
第三,关于母乳还有一些误区,首先,喂母乳期间该忌的一定要忌,尤其是辛辣香燥的食物,也别吃的太油腻,别因为一时的口福让孩子受罪;其次,要注意冷热,别生病了,生一场病母乳里的抗体就会大量减少,甚至可能将病传染给孩子。最后,别乱用药,最好是找好点的中医根据实际情况开点中药,千万别用西药,用了就别喂奶了!
所以,并不是是母乳就是好的,甚至婴儿期有些疾病是母乳造成的(专业版内有相关介绍),各位妈妈一定要根据自己及孩子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喂母乳的方案。
10.宝宝吃奶睡着怎么办?
宝宝被妈妈抱着舒服又安全,没吃饱就睡着了,醒了又吃两口,折磨妈妈,宝宝也吃不饱睡不好,害人害己。
最有用的一招,如何弄醒孩子让他们专心吃奶,就是冷刺激!就是少穿点衣服!你抱着他有妈妈的体温,这体温能保证婴儿不会着凉,温度刚刚好,宝宝有一点凉意,他们会用心进餐的。
当然室内的温度也要调节好,无空调寒冷地区的一定要注意,总之要让宝宝在清醒的状态下吃奶,边吃边睡有害无益!
11.辅食变主食的重要性
以下内容完全是我这几年的临床总结,先说说我们中国人的胃肠道,我们的主食是什么?米饭!先别惊讶,大米是维持中国人几千年生存的根本,我们的基因里早就认定了这一点,所以我们的胃肠道是与大米最亲近的。
所以,我的观念,宝宝两个月后就可以添加一点较清稀的米汤了,另外胡萝卜煮水(补充维生素A)也可以给孩子喝。4个月的时候就要舔加蛋黄和米粉,各种蔬菜汤,水果汁也可以加上去。再大点跟大人一起吃东西,孩子长大就不会偏食,早点吃和成人一样的食物对孩子有好处。
6颗牙的时候,孩子可以用这几颗牙齿吃很多东西了,什么都可以喂,没有不能吃的,当然是清淡易消化的饮食哈,这个时候牛奶只能当辅食,真正长的好的小孩,一岁以后基本上都不怎么喝牛奶了,因为“米饭—蔬菜—水果—肉类”这才是中国人真正的饮食结构链。以后会专业地全面地为大家介绍小孩的整个生长周期中各种营养的均衡搭配,敬请期待!
12.别破坏孩子的专注力
再小的宝宝玩玩具或看电视或看图画书的时候,请都别打断他们,即使是吃饭的时间到了,晚一点也没有关系。
培养孩子的专注力就等于培养他们长大了能集中注意力做任何事情。
最怕那种大呼小叫逗孩子的长辈们,自以为聪明,孩子看电视(或专注做其他事情)时就在旁边不停问问题。闭嘴,请安静。给孩子一个专注的环境!
13.只要没有生命危险,鼓励孩子试试看,摸摸看
中国父母礼节有余,胆子太小。“别动,危险,站起来地上脏,别摸,会刺到。。。。不许这样,不许那样”!
从现在开始就改变吧—“试试看,摸摸看”。鼓励宝宝,只要没有生命危险,不要阻止孩子用他们的小手尝试和认识世界。在地上滚来滚去,大不了衣服弄脏;饭粒菜汤翻了一地,大不了扫一下,他们会更快学会吃饭甚至用筷子;玩水大不了感冒,玩沙子大不了进鞋子难受难清洁。
总之有很多阻碍孩子快乐的条条框框,促使我们的小天使们越来越快地变成成人,变成听话和懂事的孩子。
现在就改变吧,快乐第一重要,衣服脏了不重要,只要没有生命危险,不要阻止孩子去触摸这个世界!
14.最后一招
如果你能耐心的把前面的内容看完,相信你已经多少学到了一些对孩子有帮助的方法。当你看到这句话的时候,那么恭喜你,马上你就会学到对孩子健康成长最有帮助,最有意义的一句话,这句话我已经在临床上给患者朋友说过无数次了,他们也确确实实因此得到了很好的帮助。接下来,就让我来好好为大家详细地剖析一下这句话:
“要得小儿安,常带三分饥与寒!”
换句话解释一下,想要孩子得到健康的身体,就别让他吃的太饱,穿的太暖!
或许你已经疑问重重了,现在条件这么好了,多吃点不是会长的更好吗?至少现在从我这儿的临床经验来看“只有吃多了造成生病,没见过现在还有谁是因为饿而生病的”!其实这里面就有一个“度”的问题,“七分温饱”为最佳选择。
另外还有一个严重的问题,一定要提出来!!
为什么要拿垃圾食品给你的孩子吃?明知道它就是垃圾食品,为什么还要给你的孩子吃?!每天放学就有那么多孩子直奔炸鸡腿、奶茶店、方便面、炸薯条、烤肉串等等,看的我真是七窍生烟!我能说是因为家长太无知么?居然有孩子来看病的时候还向我炫耀“我能一口气吃六个鸡腿!”我就只能用可怜的眼神望着他,心里悲哀的想着“可怜的孩子,连自己怎么生的病都弄不明白,你以为随你怎么吃就是爱你么?溺爱最后都是害!!”
不好意思,可能激动了点,但现实情况却让我乐观不起来!所以,从现在起,无论你的家庭条件有多好,“要得小儿安,常带三分饥与寒!”或许就这一句话,可能就会为你节约几万的医疗费用!最重要的是更能带给你们一个健康成长的孩子!
最后,我们再把这句话变革一下“要得大人安,常带三分饥与寒!”这句话盼各位读者根据自身情况思考思考,或许你就找到健康的入门捷径了!
抚养和教育自己的宝贝已经成为现在这个社会很多家长的头等大事,为孩子好的心情可以理解,但现实情况却很不乐观,似乎很多地方都“过度”了。
再加上现在是信息大爆炸的时代,家长们看到哪儿说对孩子有好处就马上给自己的孩子用,总感觉孩子们似乎成了“砖家”们的小白鼠了!
哲学与科学的区别是什么?
哲学是经过长期实践检验出来的真理,例如小儿推拿理疗,已经用了几千年,再过几千年绝对还是实用,所以推拿学可以算为一门哲学。
科学呢?科学的目的是为了不断解决现在当下出现的问题,所以科学有局限性,例如抗生素,随着病菌的不断变异,抗生素也必需不断地升级换代,但大家有没有考虑到为什么近20年病菌变异的这么快?就是因为抗生素的滥用!如果因为某种新强力抗生素的出现而欢呼的话,那只能算医学界的悲哀!这里我只是以一个医者的自我认识牢骚了一下。
带孩子确实是一个浩大而艰巨的任务,但如果方法选用得当,我想家长们获得的应该是更多的快乐。
科学带孩子的方法很多很多,但我们需要的是哲学带孩子的方法,以上14点我觉得基本上符合这个理念。有了哲学为基础,相信各位家长必定能更科学地陪伴孩子健康成长!!
[随时补充]
之前14点我是当哲学来看待了,而科学育儿的方法和经验最少可总结几十上百个,所以,在临床工作中我也在不断总结经验,听到或者学到确实行之有效的方法我就不断地补充上来,反正只要我觉得是科学的才会补充。
15.裤子怎么穿?大脑里全是问号吧!
先举个例,一患儿(5个月)来就诊,家长说孩子最近个把月老爱吐,且最近越吐越厉害!等我把孩子的外衣拉起来的时候,马上就发现问题了!因天气很冷了,小孩被加上了五件衣服,四条裤子,当然,穿这么多也算正常,问题在哪儿?
这个小孩的穿法是一件衣服一条裤子这样叠上去的,最里面那条裤子直接提到胸口上,然后一件衣服一条裤子直接全叠在胸口位置。
现在就有了两个问题:一是胸口有三个地方(肺,心脏,胃)被压迫,想着都难受!二是整个腹部的衣物有几层?九层!九层啊!
现在我们来理一理对孩子的健康造成了什么影响:肺受压影响了呼吸系统,心脏受压影响了循环系统,胃受压影响了消化系统,整个腹部长期处于一种高温高压状态!如果不吐反而就奇怪了,长时间的高温压迫之后,孩子的消化系统受到了严重影响,造成了食入即吐的病理状态。
是不是觉得挺惊讶的?其实解决方案很简单,马上解除胸腹部的压迫,再配以和胃止呕的中药服用,同时一天两次推拿理疗,一周左右小孩就没呕吐了。
再回到最初的问题,裤子怎么穿?我的观点是,尽量不要超过肚脐,然后最里面那条裤子位置在最下面,下一条高一点,最外面一条最高,衣服的话最多两件叠在裤子里就行了。还有一点,裤子千万别太紧,有的小孩都被勒出很深的痕迹了家长都没发现,总以为越紧越多越暖和。这一点到了冬天我都要说无数次,很多家长都欣然接受。
这里顺带补充一点,别给孩子穿太多睡。
16.人云亦云!
临床工作了这么些年,最怕的就是遇到这个!可能大家还没明白我想说什么,就先举点例子:一个爱吵夜的患儿来就诊,本来正在认真为其诊治,旁边突然冒出一句话“家里可能有不干净的东西,可以去找会法术的大师怎么怎么样…”,我就只能马上反驳“都说世间有人鬼神佛,但除了人以外,其余三种我还没见到过,所以各位切勿迷信,如果你确实见到过,那我推荐你去神经内科诊治一下,需要排除是否已经到了幻觉的阶段;如果你只是道听途说,那就更不应该散布谣言”。
还有的属于我们这儿一种称谓“半吊子”,主要是指那些似懂非懂,不懂装懂的理论爱好者,例如正在为一名患者分析其病因病机的时候,旁边一人突然大师上身:你这个病是什么什么原因,应该怎么怎么治。我只想说:亲,我才是医生,况且你那些“半吊子”观点说的一塌糊涂,我明白你有一颗热爱医学的心,但入门的级别都没够就别误导别人了!
当然最常见的“人云亦云”却最容易伤到孩子,例如听到谁谁谁说这个对孩子有好处,回家马上就用在孩子身上;那个吃了有营养,回家马上就弄给孩子吃。我想说:无论方法对与否,请各位家长先试试,先查查,先问问。
所以各位,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不要跟着“人云亦云”。
17.饭后漱漱口。
这是一个非常有效减少孩子发生疾病的方法,据报道,就简单的每天漱漱口可以有效减少近70%的感染性疾病发病率。
首先,饭后漱口可以有效预防牙周炎、龋齿、上呼吸道感染、肺炎、支气管炎等疾病。
特别在冬春季,气候干燥,各种病原体游离在空气中,人们很容易吸入口腔,经常漱口,可清洁口腔卫生,达到防病的目的。口腔专家建议,每天除早晚刷牙外,还应间隔2小时漱一次口,特别是吃饭后一定要漱口,以每天6~8次为宜。
其次,宜用温水漱口,医学研究表明,倘若漱口时不注意水温,经常使牙齿受到骤冷或骤热的刺激,不仅容易引起牙髓出血和痉挛,还会直接影响牙齿的正常代谢,从而发生牙病,缩短牙齿的寿命。尤其是患有牙齿过敏,龋齿、牙周炎、口腔溃疡、舌炎、咽炎的病人,冷或热的刺激,都会诱发或加重病情。而温水则是一种良性保护剂,对口腔、牙齿、咽喉都有保护作用。
可以使用的漱口水有茶水、淡盐水等等,但我就只推荐使用温开水,方便快捷实用。有孩子的家庭应该都常备有一杯冷开水吧,别给我说连这点都不懂哈!饭后或吃了什么东西过后,冷开水加开水一冲,一杯温水马上就可以漱口了,这样的水吞进肚里也没事,够快够方便吧。
18.牛奶—牛奶—牛奶—牛奶!
近几年我都在重复着与许多家长非常郁闷的一段对话,每当我劝家长们少给孩子喝牛奶以减少孩子体内热量的累积时,就会得到一句相同的质问“不喝牛奶孩子怎么会有营养?”郁闷不?现代孩子的营养在很多人眼里居然只靠“牛奶”了!!!
但确实也是,这几年已经把牛奶吹上天了,牛奶已经不再是牛奶,而是孩子需要的所有营养的集合体!对我来说就是乱七八糟的“大杂烩”,只要好卖,只要够噱头,都往里面加吧!再加上铺天盖地的广告宣传、“专家”推荐、营养师歌颂……实际上就是把大家潜意识化了!
我没有说牛奶不好,但牛奶也不会好到那么夸张!前面我已经讲过我们中国人的食物链,但现在一些孩子的食物链变成了“牛奶—牛奶—牛奶—牛奶”,真的挺恐怖的,我只能说这些家长在孩子的喂养上是失败的!
我认为“牛奶”带给现代生活最大的破坏是:让许多家长遗忘了孩子正常的饮食结构!让许多成年人抛弃了太多真正营养的东西!换句话说,就是“牛奶”改变了许多人正常的“饮食观”!
本来脑子里还有长篇大论,但说多了似乎就有点固执了,以后再单独写一篇,就叫“牛奶之殇”,如何?
“仁者见仁”吧,反正我不喝牛奶,因为可以吃的好东西太多了!
19.枕头
这是在某一天突然发现的一个问题,没想到我们的“枕头”也暗藏杀机!
某天家里洗枕套,无意间瞟到了枕芯,只见原本白色的枕芯上斑斑点点,拿近一闻,还有股霉味,实际上还用了不到两年。
思考马上就来了:如果孩子的枕头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已经滋生大量病菌,会不会也是一些孩子老爱生病的原因之一呢?答案是肯定的,孩子的汗渍、皮肤分泌的油渍、口水渍、奶渍……等等等等,会使孩子的枕头更容易滋生大量病菌,睡觉时一呼一吸之间,孩子生病了!
所以,看到这一点后请马上把枕芯拆出来看看闻闻,太阳大就拿出去晒晒,条件好就直接扔了换个新的。
盖的被子,铺的垫絮,衣柜里久了没穿的衣服……同理,都拿出去晒晒太阳,该洗的定期清洗一下。另外还有一些角落里久积的灰尘,也是病菌生活的好地方。(正在准备法的一篇:家里藏污纳垢的十个地方。稍后推出!)
20.暗示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最好的老师,也是孩子永远的老师,你的一言一行是孩子学习的榜样,因为早期孩子只有模仿能力,而模仿的对象正是自己的父母或者最亲近的人,这也许就会决定孩子的未来。
想到这个词是在为一个孩子做推拿理疗的时候,小女孩1岁零4个月,只会说一些简单语言,因刚做推拿理疗时有点怕陌生人,所以对我有点抵触,所以边哭边嘴里不停地重复着一个字“滚”!
这本来也没什么,小孩子嘛,懂什么!但她妈妈似乎怕其他人听不懂,还笑着对旁边的人说“她嘴里骂的是‘滚’,学会说话后一不高兴就会一直骂这个字”,说完后还给了小女孩一个肯定的表情,意思就是“说的好”!
这就是一种暗示,被暗示者就会觉得自己做的对、做的好。孩子这么小就得到这些暗示,以后会怎么发展呢?
暗示分为两种,一种是积极的、肯定的、向上的暗示;另一种就是消极的、否定的、向下的暗示。
这里举例说明一下:孩子要参加某项比赛,我想很多家长会鼓励孩子说“不要紧张”,实际上这是一种否定的暗示,其中有“不”和“紧张”,孩子本来不紧张,但听到这句话反而会紧张起来!
所以我们就应该用另一种暗示方法,比如“加油,放松,相信自己,一定能赢”等等,这些话才能激发孩子的竞技状态。
如果你在赛前突然说一句“输了也没关系”,那你的孩子就输定了!
更多关于暗示的深入分析就请各位“百度”自行学习,我只是觉得这一点对孩子的成长挺重要,家长们需自己提升“暗示”能力!
觉得还可以的话请“转发给朋友们”哦!
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