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咽神经阻滞要点
2017-9-13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颈静脉孔内各结构的位置
颈静脉孔内纤维性或骨性间隔将颈静脉孔分成神经部和血管部,神经部内有舌咽神经、迷走神经、副神经。标本中均可见覆盖颈静脉孔颅内口神经处的硬脑膜增厚,形成纤维镰绕过舌咽神经、迷走神经、副神经的前外侧缘。舌咽神经、迷走神经、副神经同位于纤维鞘内成束穿颈静脉孔颅内口的硬脑膜者,占10%(3侧)。舌咽神经与迷走神经、副神经之间有纤维束分隔,舌咽神经单独穿硬脑膜者,占90%(27侧),位置恒定,血管部内有颈内静脉岩下窦和脑膜后动脉。颈静脉孔与舌下神经管很近,两者之间仅隔一层薄骨嵴,舌下神经经舌下神经管出颅,位置恒定。舌咽神经、迷走神经、副神经与岩下窦、颈内静脉经静脉孔内口出颅。舌咽神经出颈静脉孔后,位于迷走神经和副神经的前外侧、颈内静脉的前内侧,向下通过颈内动脉和静脉之间,继经颈内动脉和颈外动脉之间,位于茎突和茎突诸肌之深面,并绕茎突咽肌下缘弯向前行而达舌咽部。舌下神经经舌下神经管穿出后,位于迷走神经、副神经及颈内静脉内侧,下行于颈内动、静脉之间的深方。颈上神经节位于第2、第3或第4颈椎横突的高度,节前被覆以椎前筋膜,筋膜之前有颈内动脉、颈内静脉、迷走神经、舌咽神经和副神经。颈上神经节发出的分支沿颈内动脉上行并随之入颅(附图)。
特点
单侧舌咽神经痛的症状与三叉神经痛相似,但其疼痛部位在咽部,常在吞咽时发作。单纯舌咽神经病变较少见,多与迷走神经、副神经同时发生病变。发生病变的原因多为炎症、压迫和外伤。舌咽神经受损后软腭反射消失,轻度吞咽困难,舌后1/3味觉丧失,咽、扁桃体、舌底的感觉丧失。
操作
茎突部位注射法:病人仰卧位,头转向健侧,从下颌角至乳突尖的连线中点穿刺垂直缓慢进针,针深2~2.5cm时即刺中茎突,将针稍改变方向,使针尖沿茎突前缘或后缘再进0.5cm,即刺中舌咽神经和迷走神经,局部酸胀并传导至咽部,回抽无血即可注入配伍的合剂5~10ml。如果病人疼痛症状重,则可将合剂中的利多卡因浓度由0.25%提高至1%。茎突部位舌咽神经注射疗法除可治疗舌咽神经疼痛综合征外,尚可治疗吞咽神经麻痹、咽炎、扁桃体炎等。
舌咽神经阻滞时注意事项
神经痛穿刺针尖可达颈静脉孔下方,注入局麻药,即可达到阻滞舌咽神经的目的。出现的并发症有:①出血,由于舌咽神经出颅后行于颈动脉表面,并包被于颈动脉鞘的深面。舌咽神经于颈静脉浅面向后下走行出现率为40.9%,于其深面向后下行出现率为57.1%。如果穿刺过深损伤颈内动、静脉,故定位要准确,穿刺不能过深,回吸无血方可注药。注意舌咽神经与颈内动、静脉的毗邻关系。②舌咽神经、迷走神经、副神经、舌下神经及颈交感神经链同时阻滞,由于舌咽神经、迷走神经、副神经一起经颈静脉孔出颅腔。颈静脉孔与舌下神经管很近,舌下神经经舌下神经管出颅腔。颅底的颈交感链靠近上述4对脑神经。阻滞后出现Villaret综合征。因此,定位要准确,注入局麻药不能过量,注药后出现上述体征不能注入神经破坏药。穿刺时应注意舌咽神经与其他结构的密切的毗邻关系。除此之外,还应注意神经出孔的变异情况。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