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管里为啥长了胃黏膜

2014-10-7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这个病的发生,有的是先天性发育的问题,更多的是后天环境因素造成的,最常见的原因是胆汁反流和胃液反流,即常说的反流性食管炎;酗酒、吸烟以及肿瘤化疗药物都会促成这种变异。有的发病原因至今还未研究清楚。

和衣服常有“衬里”一样,人的消化道也有“衬里”,医学上称为黏膜。不同部位,“衬里”的基本结构均不同。食管的正常黏膜叫复层鳞状上皮,因在显微镜下看颇像层层排列的鱼鳞而得名。胃的黏膜与食管完全不同,为单层柱状上皮。一旦食管的鳞状上皮部分被柱状上皮所取代(医学上叫化生),这种现象就称为“巴氏食管”。因为巴雷特医生在1950年最先报告这种病理现象,故以他的名字命名,简称为巴氏食管。

错位的“衬里”

什么样的巴氏食管容易癌变呢?这完全要靠病理检查来判断。显微镜下若见到黏膜腺体呈异型增生(又名不典型增生,根据其程度分为轻、中、重度),如果异型增生为中、重度,就要十分警惕癌变了。当然,病变是可以发展变化的,所以定期复查就有必要了。

癌变的隐忧

巴氏食管本身并无症状,由于多数继发于胃—食管反流,因而可以出现烧心,反酸、吞咽不利等症状。

基于反流是引起巴氏食管的重要原因,所以首先要选择抑酸药物,如质子泵抑制剂奥美拉唑(每次20毫克,每日2次;或每次40毫克,每日1次)、兰索拉唑、泮托拉唑等,还可选用h2受体阻滞剂(如法莫替丁、雷尼替丁等),但作用不及质子泵抑制剂。其次,可配合使用促动力药(如吗丁啉、西沙必利、莫沙必利等)、黏膜保护剂(如硫糖铝、氢氧化铝凝胶、依安欣、麦芝林等)。有报告称,非甾体类抗炎药如消炎痛、萘普生、布洛芬等,能减少患食管腺癌的风险。应指出的是,药物治疗一般时间较长,需注意药物可能引起的不良反应,应在专家指导下服用。

内镜治疗是目前发展得较多的方法。这种疗法损伤小,体弱,年龄大者可耐受,但对设备和操作技术有特殊要求。方法包括氩气刀、高频电、激光、射频、光动力、冷冻以及黏膜切除术等。对已证实有癌变者,原则上应手术治疗。

结束通话之前,我又叮嘱老桂,要掌握时间定期复查。最近中华消化学会重庆专题会议做了科学规定:两次内镜检查并活检,无不典型增生者,可两年复查1次胃镜;重复活检为低度不典型增生者,第一年半年复查1次,若无进展,可延长至1年1次;若为高度不典型增生,每3个月复查1次胃镜,或做内镜治疗,但需排除早期癌。这个规定集中了全国专家的经验,应该遵循。

朋友老桂前些日子总觉得烧心、反酸,难受得很。去医院检查,说是患了“巴氏食管”。老桂没有听说过这个病,从网上查到这个病容易癌变,吓了一跳,于是就打电话给我。

定期复查,合理预防

药物手术可治疗

听了我上面的介绍,老桂最关心的是巴氏食管是否真的与食管癌有关。我坦率地说道:“两者的确有关。巴氏食管患者发生食管腺癌(食管癌的一种类型)比健康人高20—40倍,食管癌患者1/4以上有巴氏食管。当然,并不是所有的巴氏食管都会癌变,更不是巴氏食管就等于食管癌。认真对待是必要的,但不要草木皆兵、过度紧张。”

至于预防,主要应从防止胃—食管反流入手,改变不良生活习惯(抽烟、嗜酒、躺在床上吃东西等),避免食物中易造成反流的成分(如高脂肪、咖啡、浓茶、发泡饮料等),慎用可能引起反流的药物(如颠茄、654-2、心痛定、安定等),胃镜检查时请求医生细查食管,可疑时不要拒绝活检,都是切实可行的预防措施。

接着,我详细地向老桂介绍治疗的措施。








































































































































































































































白癜风早期症状

转载请注明:
http://www.tqspo.com/jbzl/9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