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了萎缩性胃炎就一定会变成胃癌吗

2021-1-22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俗话说:“十人九胃”,慢性胃炎无疑是消化科最常见的一个诊断了。目前认为非萎缩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上皮内瘤变-恶性肿瘤的过程是胃癌发生的主要演变模式,很多患者看到慢性胃炎的诊断就会担心,尤其是看到萎缩性胃炎。该文主要是对临床上关于慢性胃炎的常见疑问及误解进行科普。

1

慢性胃炎有哪些种类?它与胃癌的关系如何?

临床上,通常将慢性胃炎分为萎缩性胃炎与非萎缩性胃炎,其区别在于是否存在胃粘膜固有腺体的萎缩。

一般来说,大多数胃癌的发展遵循如下规律:非萎缩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上皮内瘤变→癌。发生上皮内瘤变(异型增生)是进展到胃癌的最后一步。据统计,低级别上皮内瘤变发生胃癌的机率约为0~23%,高级别者约为60~85%。

2

什么是萎缩性胃炎?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慢性胃炎的一种类型,呈局限性或广泛性的胃粘膜固有腺萎缩(数量减少,功能减低),常伴有肠上皮化生及炎性反应,其诊断主要依靠胃镜发现和胃粘膜活组织检查的病理所见。随着年龄的增长,本病的发生率也随之增高,病变程度也越重。

本病的临床表现为食欲减退、恶心、嗳气、上腹部饱胀或钝痛,少数病人可发生上消化道出血、消瘦、贫血、脆甲、舌炎或舌乳头萎缩等。

3

所谓的萎缩是说胃缩小了吗?肠化与不典型增生是什么意思?

萎缩并不是胃整个变小了,而是胃的粘膜层变薄了。肠化全称是肠上皮化生,通俗地说,就是胃粘膜细胞在长期的炎症刺激下发生某种形态上的变化,变得更接近于肠粘膜的细胞(必须切片化验,在显微镜下才能看到)。

不典型增生,又称为异型增生或上皮内瘤变。通俗地说,就是在显微镜下观察,胃粘膜细胞已经失去正常细胞形态,而接近于癌细胞的形态了(但还未变成癌细胞)。通常用轻度、中度、重度,以及低级别、高级别分别表示其接近癌细胞的程度。

4

得了萎缩性胃炎迟早要变成胃癌吗?

这是最常见的一个误解,很多诊断为萎缩性胃炎的患者会将之与胃癌划等号,因此而忧心忡忡。

事实上,萎缩性胃炎只有极少数一部分可能发展为胃癌(大约为1%)。只有中重度萎缩性胃炎并且伴有中重度肠化或不典型增生者,发生胃癌的风险才大大增加。

5

胃粘膜活组织检查初次为萎缩性胃炎,下次为浅表性胃炎,是由于检查错误所致?

+

+

慢性胃炎的胃粘膜病变严重程度并不相同,有些区域已呈萎缩性病变,有些则仍为浅表性病变。进行活组织检查时,由于采取标本的部位不同,就可能导致初次为萎缩性,下次为浅表性,故并不表示检查失误。

+

+

6

胃炎症状重,是不是说明炎症严重,发生胃癌的可能性就大?

不是。胃炎患者常会出现上腹胀、上腹痛、早饱、反酸、嗳气等症状。但症状的有无与轻重往往与胃炎的内镜下表现及显微镜下严重程度不符合。症状很重者可能胃炎程度很轻,而无症状者亦有可能进展至胃癌。

7

慢性胃炎是哪些原因造成的?

原因较为复杂。最主要的因素是幽门螺杆菌感染。烟酒嗜好,胆汁反流,自身免疫,某些药物等均可能造成胃粘膜损害,导致慢性胃炎。

8

患了慢性胃炎,哪些因素可能加重病情?应该如何保养胃?

多数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患者病情较稳定。但反复或持续幽门螺杆菌感染、不良饮食习惯等均为加重胃黏膜萎缩和肠化的潜在因素。

水土中含过多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微量元素比例失调、吸烟、长期饮酒,缺乏新鲜蔬菜与水果,经常食用霉变、腌制、熏烤和油炸食品,过多摄入食盐,有胃癌家族史,均可增加慢性萎缩性胃炎患病风险甚至增加癌变可能。

9

萎缩性胃炎患者应间隔多久进行胃镜复查?

综合考虑病情以及患者方便、经济性,根据不同情况应遵循如下随访时间:

无肠化、上皮内瘤变者酌情随访复查;中重度萎缩伴肠化者1年复查胃镜一次;萎缩性胃炎伴低级别上皮内瘤变者每6个月复查胃镜一次;伴高级别上皮内瘤变者确诊后需立即进行手术或内镜下治疗,切除病灶。

10

有没有什么药物可以防止萎缩性胃炎发展为胃癌?

目前还没有特效药可以肯定地逆转萎缩性胃炎或防止其发展为胃癌。比较有益的是,清除幽门螺杆可以降低萎缩性胃炎发展为胃癌的比例。

有些研究认为,增加维生素C、微量元素硒可能降低胃癌发生率。体内缺乏叶酸者,补充叶酸可能改善萎缩性胃炎,减少胃癌发生。

欢迎留言评论

别忘了点赞哦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
http://www.tqspo.com/jbzz/11576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