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心智丨饮食术下

2021-10-29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饮食术·

//

在上周的饮食术(上)中

我们提供了减脂瘦身的饮食方法

介绍了有益健康的十种食物

在这一期共享心智中

我们将带来饮食术(下)篇

为你揭开日常饮食中

延缓衰老和恢复免疫的秘密

《饮食术》简介

“人体不是热量的简单加减法,控糖减脂才是保持健康的关键。”本书作者牧田善二博士从医38年,基于多年的深耕研究、丰富的临床经验和权威的统计数据,揭开了造成肥胖、衰老和疾病的秘密,介绍了许多符合人体机制的饮食方法,帮助我们用更科学的饮食习惯,拥抱更健康的生活。

/

延缓衰老的饮食术

1、葡萄糖与氧的结合,产生水、二氧化碳及能量。这一过程中,葡萄糖会引起“糖化”,氧会引起“氧化”,导致损伤身体的各个部位,造成老化。生存本身,就是不断糖化与氧化的过程。

2、我们身体里的蛋白质中有30%是胶原蛋白。胶原蛋白由纤维组成,这些纤维的伸缩保持了弹力。如果AGE附着其上,它就变得不能自由伸展,失去了弹性。于是,表层皮肤就产生了皱纹,AGE所堆积的地方就形成了色斑。这就是肌肤的老化现象。

3、AGE在高温烹调时会大量增加。最好是生吃,如果过火烹调最好是煮,之后是烤、炸,AGE的含量会按此顺序逐渐增加。充分利用醋和柠檬来烹调可以大幅减少AGE。

4、小脓疱和痤疮也令人烦恼,其原因是糖类的过度摄取。如果吃很多巧克力的话,就会出现小脓疱、痤疮。许多人都认为这种情况是“巧克力当中的脂肪在作怪”,但是,真正的答案其实是过剩的葡萄糖转换成了甘油三酯,这些脂肪蓄积在了皮肤里。

5、肌肽能够抗衰老,鳗鱼、鸡肉、金枪鱼是天然的抗氧化食品。

6、维生素B1、维生素B6能够抑制AGE:对预防夏日疲倦也有功效的天然“药物”。

含有维生素B1较多的代表性食物有猪肉、鳗鱼、糙米、荞麦、大豆、肝脏、鸡肉等。夏天感到疲倦的时候,建议多吃点儿这些食物吧!维生素B6是通过肠内细菌合成而产生的。所以,很少有人会缺乏。但是,如果使用抗生素等物质的话,肠内环境就会变得恶劣,从而造成维生素B6缺乏。如果缺乏维生素B6,就会出现舌炎、口腔溃疡、口角炎等症状。各种食品中都包含维生素B6,特别是鲣鱼、金枪鱼、三文鱼、坚果类、各种肉类、蔬菜、香蕉、大蒜等中含量尤为丰富。

7、通过多酚重拾青春,主动摄入防止衰老的大豆和蓝莓等食物。

红葡萄酒和蓝莓中都富含“花青素”。大豆中的“异黄酮”可以从豆腐、纳豆、豆浆中摄取。咖啡和红茶中的“丹宁”、绿茶中的“儿茶素”,都是具有抗氧化作用的多酚的一种。洋葱、柑橘类、荞麦中富含“芦丁”,还有,巧克力中富含“可可多酚”。据说世界长寿排行榜的前两位都是每天食用巧克力,巧克力中含有的多酚竟然相当于红葡萄酒的10倍。为了健康长寿,我也努力尽量每天都吃巧克力。不过,荞麦属于糖类,而巧克力的成分比例非常重要,请选择可可含量在70%以上的带苦味的巧克力。

8、食用胶原蛋白是不会直接有效果的。不论吃多少,都不会在体内变为胶原蛋白。

恢复免疫的饮食术

1、饱腹不长寿,长寿遗传因子会在饥饿状态下被激活。

2、细嚼慢咽坚硬食物。咀嚼食物这一行为不仅仅是把食物嚼碎那么简单,而是通过这个动作,大脑会发出各种指令,胃和胰脏等负责消化和吸收的所有脏器就会开始因为“食物即将到来”而做好准备,从而完美地完成这一系列工作。

3、许多添加剂被认为是致癌的,防腐剂和增色剂尤其要避免摄取。

4、人工甜味剂比砂糖还危险。人工甜味剂可能提高血糖值,破坏肠内细菌平衡。健康的人如果持续摄取人工甜味剂的话,肠内菌群的平衡将被破坏,“耐糖能力(胰岛素处理葡萄糖的能力)”会降低,易患糖尿病。“因为不想得糖尿病”才努力食用人工甜味剂,结果反而得上了糖尿病。人工甜味剂无疑对肠内的细菌起到了坏作用,其中最为严重的是,损伤肠内黏膜的褶皱,使肠黏膜通透性增高,患上“肠漏症”。

5、食物烤焦的部分中含有致癌物质,烧烤香肠中含有双重的危险物质。

6、保暖是维持免疫力的基础,用生姜、辣椒来促进血液循环。

7、陈旧的食用油毒性极高,不吃氧化后的油。

8、薯片、高糖甜点是恶魔般的食品,是所有缺点都兼备的最不健康食品!

长寿的方法原则

1、多吃豆类

2、多吃蔬菜,吃各种蔬菜

3、多走坡路

4、活到老工作到老

5、拥有人生价值

6、彻彻底底的健康体检

7、不宜吃得过饱

8、享受饮酒之乐

9、吃巧克力

写在最后

《饮食术》系列的推送到这里就结束了。希望同学们在忙碌的学习生活中,也不要忘记好好照顾自己的胃口和身心哦。

健康生活,就从现在开始吧!

转载请注明:
http://www.tqspo.com/jbzz/11704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