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孩子贫血家长了解多少
2021-12-20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宝宝出生后,家长们的聚焦点是孩子缺不缺钙,我要不要给孩子补点DHA,但实际上,铁元素是很容易被父母忽视的,特别是两岁以内的宝宝。
之前遇到过好多次带孩子过来,主要是想解决孩子不吃饭、挑食、体重增长不好,身材瘦小等问题。检查之后,发现孩子的血红蛋白低,属于轻中度贫血,告知家长贫血的危害,但家长总觉得,铁元素对宝宝来讲无足轻重,通过食补就好,认为医生危言耸听,拒绝药物补铁,也不能按时复查。
宝宝缺铁有哪些危害?宝宝缺铁性贫血会出现以下症状:
皮肤黏膜(口唇、口腔黏膜及甲床)苍白,容易疲乏、不爱活动,大些的宝宝可能会出现头晕、耳鸣;
肝、脾肿大。年龄越小、病程越久、贫血越重、肿大越明显;
消化系统:食欲减退,少数有异食癖;呕吐、腹泻;口腔炎、舌炎或舌头萎缩等;
神经系统:烦躁不安或萎靡不振,精神不集中、记忆力减退;
心血管系统:明显贫血时会出现心率增快。
这也就是上述例子中,孩子不爱吃饭、挑食、身材瘦小的原因。
需要警惕的是,两岁以内的宝宝缺铁可能会导致不可逆的神经发育损伤,这种损伤即使以后补充足够的铁后也很难恢复。贫血的宝宝免疫力低下,容易感染各种疾病。
缺铁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缺铁初期,家长很难察觉,当宝宝缺铁有表现时,他们的身体已经受到缺铁的危害。所以,爸爸妈妈们平时一定注意积极预防宝宝缺铁性贫血。
为什么宝宝容易出现缺铁性贫血呢?大多数宝宝自身储备的铁元素只够为他们提供4~6个月所需。在六个月之后,宝妈们如果没有及时为宝宝增加富含铁的辅食,或者宝宝偏食厌食,这些都可能导致宝宝铁的摄入量不足。
随着宝宝的生长发育,对铁元素的需求也呈上升趋势,再加上摄入量不足,就很容易形成缺铁性贫血。
食物搭配不合理也会影响铁的吸收。比如牛奶、茶、咖啡与铁剂同服均可影响铁的吸收。
正常婴儿每天排泄铁比成人多。此外,慢性腹泻不仅影响铁的吸收,也加速铁的丢失。一些疾病导致的长期慢性失血可引起缺铁。
如何科学的预防和补充铁呢?1、及时为宝宝添加富含铁的辅食
宝宝6个月后,单纯的母乳或配方奶已不能满足他们生长发育的需要,家长就应该及时给宝宝添加适量的辅食,如富含铁质的米粉、动物肝脏、瘦肉等。
2、纠正不良饮食习惯
如果孩子有挑食、偏食、厌食等不良习惯时,家长一定要注意纠正。鼓励宝宝吃各种各样富含营养的食物,比如新鲜的菠菜、黑木耳、动物肝脏、瘦肉、大豆、鱼类、牛肉、血豆腐等。
3、定期监测血红蛋白值
目前,主要以血常规作为贫血的标准,建议爸爸妈妈在给宝宝体检的时候,最好在3、6、12、18、24个月做个筛查,看宝宝是否存在贫血的情况。
专家介绍闫淑娟,定州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部主任。
从事儿科及儿童保健30余年,对儿童常规保健,儿科疾病的诊治,体格生长发育及神经行为发育监测有丰富的临床经验。现任河北省预防医学会儿童预防保健专业委员会委员,河北省医学会生命早期发育与疾病防控专业委员会委员,专业特长儿童矮小,性早熟,肥胖,甲状腺疾病的诊治。
儿童保健部定州市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部是集医疗、预防、婴幼儿保健、集体儿童保健为一体的综合科室。
设立特色专科:1.儿童早期发育门诊:指导家长对婴幼儿发展感知觉、运动、语言、认知、情感、社会适应等各种能力。
2.儿童生长发育门诊:生长发育检测,评估,骨龄测评。对生长发育落后、矮小、性早熟诊断治疗。
3.儿童营养门诊:对营养缺乏症,肥胖,营养不良等营养性疾病进行诊疗。佝偻病,缺铁性贫血,反复感染等体弱儿童的检测管理。
4.儿童心理门诊:儿童智力,心理行为测评,语言发育筛查,语言构音障碍(口齿不清),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评估训练,感统训练。
5.集体儿童保健:全市托幼机构儿童入园及在园体检与保健。
6.高危儿门诊:对早产,低出生体重,出生窒息,脑损伤,病理性黄疸,双胎多胎儿,新生儿感染等具有高危因素的婴儿,进行体格发育和营养状况评价,神经运动发育和智力评价,有针对性的干预指导。
7.小儿推拿门诊:对儿童厌食、消化不良、腹泻、便秘、反复呼吸道感染、斜颈、遗尿等病症采取推拿绿色疗法。
8.儿童康复门诊:针对高危儿,发育落后及脑瘫患儿进行抚触,捏脊,按摩及手动能训练,语言训练等婴幼儿运动评估训练。
9.遗传代谢病门诊:甲状腺功能减低,苯丙酮尿症等诊治,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另外,我部还进行髋关节发育不良超声检查,微量元素测定,骨密度测定,乳汁分析等检查。
全体医务人员本着以保健和临床相结合,预防为主,一切为了孩子健康的服务宗旨,以独具特色的儿童系统保健服务用丰富的经验加上一流的硬件设施,为全市儿童提供全方位的儿童保健服务!
编辑:王晴韩佳
审核:张海涛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