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绍琴中医如何解决尿毒症的8个问题

2021-1-25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杏林墨香

每天早7:00

推送中医药干货盛宴

//

喜欢就置顶我,方便您找到我杏林墨香

中医药治疗尿毒症的体会

尿毒症是慢性肾功能不全最严重阶段,它以肾功能减退、代谢产物的潴留与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失调为主要表现。常见指标为肾小球滤过率小于25ml/min,血尿素氮大于21.4mmol/L,血肌酐大于μmol/L。临床症状表现相当复杂,面色暗滞,口气秽浊,浮肿纳呆,恶心呕吐,小便闭阻,皮肤发痒,出血神昏等。中医一般将其归入“关格”范围,本病治疗中往往因阴阳错杂,虚实混淆,处理相当棘手。兹就临床心得,谈谈辨治体会。

一、从中医辨证认识分析神疲乏力症状

精神萎靡不振和疲乏无力是尿毒症的神经系统表现。一般多认为久病属虚,况尿毒症是肾脏功能的严重衰竭,于是一味温壮滋补以冀取效。

40年来我个人体会,在临床上滥用温补,病人反而出现神疲乏力加重。甚可见心烦急躁,多梦溲赤,牙龈出血,舌绛瘦红,脉弦细滑数。其根源多在于忽视了中医的脉、舌、色、症的四诊合参。应当透过错综复杂的表面现象,抓住疾病的本质。

神疲乏力,周身沉重,但切脉浮中取濡软,沉按则弦细滑数。弦细为血脉,弦者为郁,细为阴伤,数为热象,滑主痰湿阻滞,合而言之,乃湿阻气分,血分郁热之征。有些患者之脉浮中取虚弱乏力,但沉取滑数。

单从虚弱乏力分析,似属气分不足,但滑数之脉,为痰湿蕴郁于里,如此看来,此虚弱之脉是热闭之象,当为湿阻气分。观其舌质偏红,苔滑润腻,此属阳气虚弱,湿阻气机,热郁于内。若专投温补,岂不是助阳增其郁热,滋腻徒加湿阻乎?所以细心地分析脉象,才能进一步认识热郁湿阻的病机,才能准确地掌握病机所在。

二、从皮肤奇痒表现分析

阴伤脱水,皮肤失去光泽,干燥,脱屑。尿素从汗腺排出后,凝成白色结晶,称为尿素霜,它刺激皮肤引起尿毒症性皮炎,患者自觉奇痒难忍而搔抓,皮肤破后多继发感染。舌苔多滑润腻,舌质红绛,或舌边尖红起刺。

舌苔多主气机功能方面疾病,舌质主疾病的本质。苔滑腻,湿阻气分无疑;质红绛,血分有热可定。脉滑数,按之弦急,滑为痰,数则主热,按之弦急,为肝郁且热之象,心烦急躁,为郁热扰心。妇人月事色深,量多提前,全是热迫血分而妄行。合而言之,乃热郁血分,湿阻气分,治疗必须二者兼顾。

三、贫血的讨论

贫血是尿毒症病人必有的症状。其表现为血红蛋白下降,头晕目眩。一般认为贫血要补,这是常人最易想到的,一是食补,用高脂肪、高蛋白之类;二是药补,骤进温补滋腻之品,参、附、芪、茸之类。惟补是求。

但结果往往是尿素氮、肌酐急剧上升,血红蛋白反而下降。

其实尿毒症期,肾功能衰竭严重,每进蛋白、脂肪类高能量之品,徒增其郁热,同时加重了肾脏的排泄负担,结果只能每况愈下。笔者一改旧观,控制饮食,以素食为主,多散步,忌食辛辣刺激及脂肪、蛋白类食品,结果反而使血红蛋白上升,尿素氮下降,这在我多年的临床治疗中已得到证明。

四、从水肿症状分析

由于肾脏排水能力下降,故多常见水肿,而且经年累月,难以平复。如何辨治水肿?是投真武汤壮阳?还是五苓散淡渗?

本人临床体会:越利水则水肿越甚,越滋补则变证蜂起。

细察病人,面色以淡黄多见,或暗浊无华,黄乃土色,湿为土气,湿阻于内,阳气不升,气血不荣于面,故面色黄浊。舌体胖大有齿痕,舌面光滑,有阳虚气弱的一面。

但舌质偏红,尖部起刺,唇红赤且干,是为心肝二经内有蕴热。

查苔垢厚,尚有痰湿阻滞。

按脉多濡软沉取弦数,濡为湿脉,水饮痰浊阻滞使然。弦数为心肝郁热。

如此为湿阻气分,心肝郁热,气阴两伤,非单纯虚实论之,投宣肺疏卫,凉血泻热之剂,疗效卓著。投宣肺疏卫,化其湿滞,通调水道,所谓启上闸也;凉其血分蕴热,泻其心肝郁火,双管齐下,取效甚捷。

五、从呕吐症状分析

胃肠道表现是尿毒症中最早和最突出的症状,初期以厌食、腹部不适为主,继而恶心、呕吐、舌炎、口有气味及口腔溃疡等。其原因是潴留的毒性物质对神经系统的作用,同时其分解产物刺激胃肠黏膜,造成胃肠道功能紊乱以及广泛黏膜炎症和溃疡。其呕吐味酸且苦,吐势急迫,从中医辨证乃热郁于胃,胃失和降上逆而为吐。同时兼见心烦口干,小溲亦热,夜寐梦多,舌红脉数,是为内有蕴热之佐证。其病机为热郁于内,迫及胃肠,上逆为吐。临床以苦寒折热,升降芳化并举,常可取效。

六、如何降尿素氮、肌酐

尿素氮和肌酐是反映肾功能损害程度的重要指标。在临床观察到许多患者服用温补益气、滋阴填下之药。反而出现肌酐、尿素氮的上升,病情恶化。

从现代研究来看,其原因有二:一是药味本身含有大量的氨基酸,如阿胶、鹿角胶等胶类都是如此。因肾功能早已衰竭,无力将氮质排出体外,再服用胶类中药或温补药等于增加了氮质的摄入量,而使血中非蛋白氮升高;

二是药物本身有抑制机体排出氮质的作用,如附子、肉桂、红参等。

因此。我采用活血化瘀以折其郁热,清热祛湿以降其滞涩,结果肌酐、尿素氮下降很快。

七、合并糖尿病的问题

糖尿病患者,以增加蛋白为治疗方向,用药以补正填下、益气升阳为主。若病久常引起肾小球动脉硬化症、肾小球硬化症及肾盂肾炎,称为糖尿病肾病,后期由于肾功能减退而成尿毒症。糖尿病治疗多是采用甘温益气,甘寒滋补之法。尿毒症治疗,若多用温补,则于病不利。因此治疗颇难下手。我采用补泻兼施,分途调理为大法,以益气补虚治其本,降浊祛秽兼治标邪,严格辨证,不得混淆,否则互为影响,此起彼伏。

八、透析问题

透析主要是为了降低血中氮质的潴留。常用结肠透析、腹膜透析、血液透析等,甚则肾移植。这些方法虽有效,但费用昂贵,病无愈期,不是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在用中医辨治尿毒症的同时,我主张力争不透,即使病人已走上透析之路,我以中药治疗为主,减少透析次数,以至不透。

我曾治一例尿毒症晚期患者,年65岁,退休工人,尿素氮44mmol/L,肌酐μmol/L,且合并冠心病、高血压病。西医畏之,不能透析,嘱其回家准备后事。病家绝望之际,试求中医一治,邀余会诊。余诊之面色白、周身浮肿,纳少呕吐,气喘吁吁,手足发凉,诊其脉濡软且滑,沉取有力,舌质红,苔腻。询问之,尽食膏粱厚味。此属湿滞气分,热郁血分。治以祛风化湿,凉血活血,处以桃仁承气汤酌加荆芥、防风之品。服10剂而症情大转,后一直以此法进退,半年余已能外出旅游,尿素氮12.3mmol/L,肌酐μmol/L。证明解决尿毒症非透析一途,中医完全有可能解决这个问题。但这是一个非常难的课题。有待我们临床继续研究、探讨。

治疗尿毒症,必须在辨证论治上下功夫,重视脉、舌、色、症四诊。企望专方专药,包治百病,以这种思想指导临床、科研,其结果终将不尽人意的。

版权声明

本文选自《赵绍琴临床经验辑要》,赵绍琴著—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由“杏林墨香”订阅号独家发布。更多精彩,敬请期待。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

注:文中所涉及到各类药方、验方等仅供参考学习,不能作为处方,请勿盲目试用,本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一切遵医嘱,切不可给自己妄下诊断。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一键购买吧!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
http://www.tqspo.com/jbzz/11577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