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贴什么是脂肪肝
2022-4-22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脂肪肝
正常人肝组织中含有少量的脂肪,如甘油三酯、磷脂、糖脂和胆固醇等,其重量约为肝重量的3%~5%。如果肝内脂肪蓄积太多,超过肝重量的5%或在组织学上肝细胞50%以上有脂肪变性时,就可称为脂肪肝。
脂肪性肝病正严重威胁国人的健康,成为仅次于病毒性肝炎的第二大肝病,发病率在不断升高,且发病年龄日趋年轻化。
脂肪肝看不见、摸不到,且初期并无症状,如果患者极不重视,待到中后期出现不适症状,可能就已经到了肝纤维化、肝硬化、肝癌的地步了。
01
造成脂肪肝的原因有哪些?
肝脏是机体脂质代谢的中心器官,肝内脂肪主要来源于食物和外周脂肪组织,导致脂质在肝细胞内沉积的代谢异常机制并没有完全明确,根据现有知识,认为脂肪肝的形成与以下因素有关。
(1)肥胖:肝内脂肪堆积的程度与体重成正比。30%~50%的肥胖症合并脂肪肝,重度肥胖者脂肪肝病变率高达61%~94%。
(2)酒精:长期嗜酒者肝穿刺活检,75%~95%有脂肪浸润。每天饮酒超过80~克则酒精性脂肪肝的发生率增长5~25倍。
(3)快速减肥:禁食、过分节食或其他快速减轻体重的措施可引起脂肪分解短期内大量增加,消耗肝内谷胱甘肽(GSH),使肝内丙二醛和脂质过氧化物大量增加,损伤肝细胞,导致脂肪肝。
(4)营养不良:营养不良导致蛋白质缺乏是引起脂肪肝的重要原因,多见于摄食不足或消化障碍。
(5)糖尿病:糖尿病患者中约50%可发生脂肪肝,其中以成年患者为多。因为成年后患糖尿病者有50%~80%是肥胖者,其血浆胰岛素水平与血浆脂肪酸增高,脂肪肝变既与肥胖程度有关,又与进食脂肪或糖过多有关。
(6)药物:某些药物或化学毒物通过抑制蛋白质的合成而致脂肪肝,如四环素、肾上腺皮质激素、嘌呤霉素等。降脂药也可通过干扰脂蛋白的代谢而形成脂肪肝。
(7)妊娠:多在第一胎妊娠34~40周时发病,病情严重,预后不佳,母婴死亡率分别达80%与70%。
(8)其他:结核、细菌性肺炎及败血症等感染时也可发生脂肪肝,病毒性肝炎患者若过分限制活动,加上摄入高糖、高热量饮食,肝细胞脂肪易堆积;接受皮质激素治疗后,脂肪肝更容易发生。还有所谓胃肠外高营养性脂肪肝、中毒性脂肪肝、遗传性疾病引起的脂肪肝等。
02
脂肪肝有哪些临床表现?
脂肪肝一般分为酒精性脂肪肝(饮酒所致)和非酒精性脂肪肝(这类患者多合并糖尿病、肥胖、高血压等代谢相关疾病,它是代谢综合症比较常见的临床表现。)两大类。
根据脂肪变性在肝脏累及的范围,又可分为轻、中、重三型,通常脂肪含量超过肝脏重量的5%~10%时被视为轻度脂肪肝,超过10%~25%为中度脂肪肝,超过25%为重度脂肪肝。
脂肪肝的临床表现多样,轻度脂肪肝多无临床症状,患者多于体检时偶然发现。疲乏感是脂肪肝患者最常见的自觉症状,中、重度脂肪肝有类似慢性肝炎的表现,可有食欲不振、疲倦乏力、恶心、呕吐、肝区或右上腹隐痛等。
当肝内脂肪沉积过多时,可使肝被膜膨胀、肝韧带牵拉,而引起右上腹剧烈疼痛或压痛、发热、白细胞计数增多,误诊为急腹症而作剖腹手术。
此外,脂肪肝患者也常有舌炎、口角炎、皮肤淤斑、四肢麻木等末梢神经炎的改变。少数患者也可有消化道出血、牙龈出血、鼻衄等。重度脂肪肝患者可以有腹腔积液和下肢水肿、电解质紊乱如低钠、低钾血症等。
03
脂肪肝检查方式有哪些?
(1)体检:约30%~%的患者存在肥胖,肝脏轻度肿大可有触痛,质地稍韧、边缘钝、表面光滑,少数患者可有脾肿大和肝掌。进展至肝硬化时,患者可出现黄疸、水肿、扑翼样震颤以及门脉高压体征。
(2)实验室检查:轻度脂肪肝,肝功能基本正常。中、重度脂肪肝,表现为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轻中度升高,达正常上线的2~5倍。一般肥胖性脂肪肝ALT高于AST,反之,酒精性脂肪肝AST高于ALT。80%以上患者血清胆碱酶升高。血清胆红素可异常。
(3)B超:B超对脂肪肝的检出比较灵敏,主要依据肝血管的清晰度、超声衰减程度等对脂肪肝进行分级诊断,现已作为脂肪肝的首选诊断方法,但B超不能确定肝功能受损的程度,也很难发现早期肝硬化。
(4)CT和磁共振:CT平扫可见肝密度(CT值)普遍降低,低于脾脏、肾和肝内血管,严重脂肪肝CT值可变为负值,肝/脾CT值比值可用于衡量脂肪肝程度。磁共振主要用于超声及CT检查诊断困难者,特别是局灶性脂肪肝难以与肝脏肿瘤鉴别时。
(5)肝组织病理检查:能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病进行临床病理分型。提倡在B超的引导下进行肝穿刺,以提高穿刺准确性,最大限度地减少肝脏损伤。
05
脂肪肝该如何预防治疗呢?
目前还没有特别有效的药物可以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轻-中度脂肪肝可以通过调节饮食和生活方式来逆转,如清淡饮食为主、限制饮酒、适当锻炼等;重度脂肪肝则应辅以相应降压、降脂或护肝的药物治疗。但是前提一定要改变生活方式,光靠单纯的吃药而一如既往的坚持往日的生活方式效果可能不尽人意。
“管住嘴迈开腿”绝对是身体健康的不二法则。
合理膳食
每日三餐膳食要调配合理,做到粗细搭配营养平衡,足量的蛋白质能清除肝内脂肪。禁酒戒烟,少吃过于油腻的食物,控制脂肪的摄入量,尤其要避免动物性脂肪的摄入。
尽量减少高脂饮食:
●少吃动物内脏等高胆固醇食物;
●瘦肉、鱼类、蛋清及新鲜蔬菜等富含亲脂性物质,有助于促进肝内脂肪消褪;
●各种带皮的谷物、豆类、蔬菜、水果等食物富含纤维,经常食用有助于增加饱腹感及控制血糖和血脂,
戒饮酒:
不管是哪一种脂肪肝都要禁酒。酒精进入体内,90%以上是通过肝脏代谢的,其代谢产物及它所引起的肝细胞代谢紊乱,是导致酒精性肝损伤的主要原因。
多喝水:
多喝水可以使浓稠的血液得以稀释,不但促进新陈代谢,对于体内毒素的排出有很大的帮助。建议每天喝6至8杯的水。
运动
每天坚持体育锻炼,可视自己体质选择适宜的运动项目,如慢跑、打乒乓球、羽毛球等运动。要从小运动量开始循序渐进逐步达到适当的运动量,以加强体内脂肪的消耗。
每天保持中等量的有氧运动,每周5次,累计锻炼时间≥min或遵循“1、3、5、7”原则,即每日1次,每次30分钟以上,每周5日,每次运动时脉搏与年龄之和为,1年内减重3%~5%可以逆转单纯性脂肪肝。
控制饮食多运动
一起管住嘴迈开腿吧!
图文选自:*生命奥秘博物馆、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部分资料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侵权,请予以告知,我们会在24小时内删除,谢谢!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